舊年,美國唔少大藥廠因為多種暢銷藥嘅專利權到期,盈利受壓;今年,藥廠透過併購同業增加市場佔有率同減價,情況已經轉好。網民喺《華爾街日報》網上版嘅討論區,就呻藥廠推出新藥嘅價錢太貴、食水太深。
RogerTheriault好不滿咁話:「索價太高根本係一種罪過,藥廠花費太多錢做推廣,其實咪又係病人畀錢。」
怨廣告費轉嫁病人
rridgeley附和:「藥廠應該停止賣電視廣告,反正冇乜有用資訊畀觀眾。再者,好多所謂嘅新藥只不過係新瓶舊酒,都唔算係全新研發,根本唔需要向藥廠發專利權。」
jdfree就認為,「負責研發嘅員工薪酬高、研究開支沉重,藥物通過認可前,又要進行一年又一年嘅測試,所需設備昂貴,人力物力開支超高,藥廠又要有可觀嘅利潤向股東交代,藥價點會唔高!」
藥廠賺錢天經地義
不過,亦有網民認為藥廠打開門做生意,賺錢天經地義,消費者嫌貴可以唔買。HansenSW說:「新藥面世前,藥廠先要花一大筆錢研製,佢哋有自己一套定價標準去抵銷成本開支,仲要有足夠利潤支持未來營運。隻藥值唔值得咁嘅價,消費者有話事權,唔鍾意咪買過另一隻囉!」
jamesschaad亦力撐:「我哋係行外人,對藥廠運作一知半解,甚至完全唔清楚佢哋面對嘅風險,唔應該懶醒一口咬定藥廠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