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有途:意境想像助腦血管病者復康

復康有途:意境想像助腦血管病者復康

「想像」,是否好像置身在夢境當中?是否可成真?
答案在乎於你怎樣「想像」。
我們所形容的「想像」或「意境想像」,並不是指我們魂遊太虛,而是指在沒有接受真實的刺激(stimulus)下,所產生的影像或感覺。當我們「想像」時,這些影像或感覺會好像菲林一樣,一格一格的在腦海裏浮現。
過往有很多研究,利用功能性磁力共振(fMRI),證實當人作出這樣的「意境想像」時,我們的腦部活動與我們實際行動時的腦部活動相若。例如,「想像」自己在球場上某個位置射龍門時,發球的方向和速度;「想像」拿着水杯飲水的感覺,當我們進行這些「想像」時,與該動作相關的腦細胞也會因應「想像」而產生活動。

可提升實際行動質素

當這些影像出現時,若我們能有效地操控腦海裏出現的影像,或能同時提升實際行動的質素。例如,若我們「想像」射龍門時的方向及速度,射球的準繩度可能因而提高。
「意境想像」治療在腦血管病復康的應用上是很創新的,包括上肢功能訓練、空間/單側忽視(spatial/visualneglect)訓練及日常生活功能訓練。
對於日常生活上的一些活動,我們不妨利用「意境想像」練習。先「想像」、後行動;先於腦部作出調節及操控,然後才作出真實行動,你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撰文:香港理工大學
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廖佩儀博士
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