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餅端午 - 陶傑

老餅端午 - 陶傑

傳統節日,數端午節最沒有「節日氣氛」。
首先是五月糭:且不說肥豬肉、紅豆沙、油、糖,在膽固醇恐怖的瘦身社會,一早就判了死刑。包糭的那個動作:家中的婆媳姑嫂,圍在廚房,穿木屐紅膠拖,你搓餡,我揑米飯,嫲嫲遞過來一塊荷葉,一堂黃曼梨白燕紫蘿蓮的粵殘氣氛──粵殘,是「粵語殘片」的簡稱──於今日的網絡新世代,集體失憶,早就格格不入。
然後就是端午節的「文化Icon」屈原了:形象淒慘、性格婆媽,留一綹長鬚,因為官場不得意,去投江自盡。中小學的教科書,講起這位阿伯,所有的用字配套:他叫做三閭大夫,這個「閭」字怎樣讀?門字裏頭,怎會還有兩個口?屈原因為進諫不遂,「諫」是什麼?莫說小學生,連擁有哈佛MBA學位的中環IFC一族也不明白──即是屈原是CEO,向他的老闆Draft了一個Proposal,但老闆楚懷王把屈原的一套Advice通通Reject了,此外其他Shareholder也紛紛發表許多很Negative的Comment,於是董事局向屈原建議自願離職,另加FullPackage補償。屈原越想越氣,捨不得那幾張碌慣了的Visa金咭,還有出Trip時商務客位的許多福利,一時看不開,就跳河自殺了。
然後就是賽龍舟了。首先,當代有Globalized胸襟的型男,早在牛津讀博士時已經參加過船隊,以後還玩過風帆,去雪梨和馬尼拉,參加過許多場國際航海比賽,誰會回過頭來在沙田的內海與一批新界鄉丁一齊划龍船?還有就是安全問題,連搶包山也要吊威吔、改用塑膠包子,划龍舟要不要人人加繫水泡,以防翻舟沒頂呢?
曾經傳言屈原是「基佬」。本來,一個同性戀者的屈原,可以令端午節更In、更Young,與國際潮流接軌。把端午節發展為香港的同志節,龍舟壯丁,個個肌肉身材,全裸出賽,吸引國際傳媒和歐美遊客,但中國的衞道之士,那張臉孔刷地拉長了,侮辱先賢,說屈原是基佬,淫審處會接到幾百個「投訴」。
因此,南韓宣布把端午節列為韓國文化傳統,呈報聯合國,我贊成。讓韓國人幫你包裝一下端午節,像日本人重新包裝孫悟空,是好事嘛。端午節吃糭子?不了,今夜約了幾位友好食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