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用手拿 不必食糊仔<br>聯合國報告:BB半歲可食固體食物

自己用手拿 不必食糊仔
聯合國報告:BB半歲可食固體食物

「BB六個月大,吃甚麼好呢?」爸爸媽媽從上一代傳授的育嬰知識,都是讓六個月大的小寶寶食糊仔和稀粥。不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營養學專家拉普利(GillRapley)深入研究,得出一個反傳統的結論:給六個月大BB食糊仔和粥,會令BB日後偏食或不肯咀嚼食物;相反讓BB半歲時直接由喝奶跳到吃固體食物,好處一籮筐,可鍛煉BB咬嚼能力、減少便秘和訓練手部發展。

傳統育嬰常識是,BB剛出生要飲奶,六個月大食糊狀食物,之後才食固體食物。香港母嬰健康院的網頁就建議,BB六個月大可循序漸進引進固體食物,「從稀、滑、乳狀、粥狀食物」,漸漸轉到「稠和粗糙」的食物。

食糊仔會「便秘、嘴刁」

不過,UNICEF有25年健康顧問經驗的拉普利反傳統,她說:「BB發育過程中,沒有一個階段需要奶及固體食物以外的東西。」
她批評,BB要吃糊仔一類食物,只是嬰兒食品公司宣傳出來的,目的只是推銷旗下各式各樣的嬰兒食物,但很多家長都投訴BB食糊仔會「便秘、嘴刁」。

發展手部控制能力

經多年深入觀察和研究,拉普利創製出全新的餵哺程式,名叫「嬰兒主導戒奶」法(Baby-LedWeaning),BB六個月大前餵母乳或奶粉,滿半歲後吃甚麼,則由BB自作主張,爸爸媽媽可讓他們用手拿着很軟的蔬果吃,如啤梨、煮熟了的紅蘿蔔等,接下來就讓他們吃切碎的肉,根本不必讓BB吃糊仔。
拉普利指出,BB很快就會自己拿着固體食物來咀嚼,爸爸媽媽可讓BB嘗試顏色、形狀、體積、質感不同的食物,從而減少BB日後偏食的習慣,以及更容易接受一些要咀嚼的食物。爸爸媽媽不必用匙羮餵BB,讓BB用手拿食物,令BB手部控制能力發展得更快。BB也可自行決定自己的食量,這樣就可防止便秘。

同枱食飯可學懂用餐具

六個月大就吃固體食物,不怕鯁喉嗎?拉普利說,不用怕,因為只要BB坐直、懂得吞食物,鯁喉的風險很低;也不用擔心BB沒有牙齒,因為即使沒有,BB的牙肉也夠力咬嚼。
拉普利更建議,爸爸媽媽應讓六個月大BB和他們一起在餐桌吃飯,不要怕BB會弄髒桌子、衣服,這樣BB就會慢慢模仿家人,學懂用匙羮和叉等餐具。
世界衞生組織(WHO)、英格蘭與威爾斯衞生部,對拉普利的研究都深表讚賞,先後重寫餵哺嬰兒的指引。但亨氏(Heinz)、雀巢(Nestle)、Nutricia等嬰兒食品機構,組成的代表機構「嬰兒與飲食食品協會」總幹事克拉克(RogerClarke)不贊成。他說:「拉普利的研究非常非常新穎,我們要很細心研究。」但他強調,好幾代的父母都倚賴用糊仔狀嬰兒食品餵BB,證明糊仔等嬰兒食品夠安全、有營養、有多種味道。
http://www.babycentre.co.uk/英國《觀察家報》/香港母嬰健康院網頁

BB進食傳統與新法比較

傳統
‧六個月時吃粥仔、糊仔、果泥
‧用湯匙餵食
‧BB獨個兒用餐

新法
‧六個月時吃軟的固體食物,如啤梨或煮熟的紅蘿蔔
‧讓BB自己用手拿食物
‧在餐桌與家人一起用餐,讓BB模仿大人,學習用餐具

避免鯁喉貼士:勿躺着 忌花生提子

UNICEF專家拉普利認為,只要BB坐直,自然會懂得把食物吞下,鯁喉的可能很微。有育嬰網站同意拉普利的見解,但也提供一些貼士,令BB進食固體食物時更安全。

‧BB會用小手抓食物進口,吃前吃後都要洗手,BB的指甲要定期剪短和保持清潔

‧進食期間別放任不管,盯緊BB

‧不能躺着進食

‧坐在有托盤的進食椅子對BB有幫助

‧不要把食物塞進BB嘴裏,任BB愛怎樣吃就怎樣吃

‧花生和提子這類細細粒的食物,等BB再長大點才給他吃吧

‧以防萬一,媽媽可以學一點急救方法,尤其記熟一旦BB鯁喉了要如何做

資料來源︰ http://www.babycenter.in網站

香港母嬰健康院建議嬰兒從飲奶逐漸轉吃稀、滑、乳狀、粥狀食物,再轉食濃稠和粗糙食物。 互聯網

污糟貓
安格莉茲(六個月)──吃到天一半、地一半,「污糟貓」卻吃得超開心。 互聯網

食西瓜
六個月的小豆丁吃完蛋糕,還立即拿起西瓜又啜又咬,好寫意。 互聯網

食啤梨
愛菲(六個月)──看見食物高興得呱呱叫,接過媽媽遞來的啤梨馬上收聲,密密吃。 電視畫面

食火雞
右手有火雞漢堡、左手有紅蘿蔔,吃得很忙。 電視畫面

食粟米
牙仔未生齊?不要緊,慢慢咬也能對付一條粟米。 互聯網

用餐具
這名九個月大女嬰拿起餐具自己餵自己,技術欠佳不要緊,熟能生巧。 互聯網

坐餐椅
讓BB坐在餐椅上,坐直身子進食,多數不會被鯁到。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