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姓麥的為數不少,我翻查過一下史書和姓譜,發現這個姓氏出現得相當遲,準確可考的最早一位叫麥鐵杖,在隋代,而且是廣東人。會不會是浮海前來,在中國落籍的洋人?
所以有此奇想,是因為洋人姓名冠以麥音者相當多,而且此麥字還有一定獨立性,既可以寫作Mac,也可作Mc。此字源於北歐的凱爾特人﹙Celt﹚,他們入侵英倫三島之後聚居在蘇格蘭,形成另一語言分枝蓋爾語﹙Gaelic﹚,Mac或Mc在此語言中解作「之子」,例如麥洛新﹙McRockson﹚意為洛新的兒子。後來逐漸演變,麥字成了姓氏一部份,男女都可以用,只是書寫時麥之後的原字還要冠以大楷。
以上屬於文化常識,沒有甚麼特別。特別的是現在一個麥姓大戶要在英國打一場筆墨官司,其情節之有趣,無論你是否姓麥,都值得聽聽。
事緣遍佈全球、改造了人類飲食習慣的麥當勞,在英國發起宣傳攻勢,要《牛津字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取消mcjob一字或者重寫此字的定義。根據該字典,mcjob定義的中譯是「無趣味、低酬勞兼缺乏前景的工作,主要因為服務業的擴張而設立」。當然,由於不是姓氏,mcjob不必寫成McJob。
其實這個字已經用了二十多年,最早是作為美國的俚語,後來進入詞書,現在不少較大部頭的英文字典都收錄。總部在美國的麥當勞越洋到英國要求除名,大抵是基於《牛津字典》的權威地位。
英語中出現這樣一個新字,背景自然是麥當勞的營商和管理風格。事實上,將麥字放在名詞之前弄出新花樣的,還不只mcjob,例如水平奇劣的作業可以稱為mchomework,而現在麥當勞發起的這一場筆墨官司,有人稱之為mcbattle。
我們用漢字寫作的,看到這一番爭執,難免偷笑。McDonald's來到我們這裏,乖乖的成了麥當勞,像我這樣好抬槓的,會寫成「麥當奴」,無論何者,都很容易和mcjob的意思對上口。這樣的中譯沒有被追究,也真是幸運。當然,如果你和我一樣,都不喜歡這種進食方法的話,還要思索一下,譯作「墨當奴」是否比「麥當奴」來得更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