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師 - 蔡瀾

老 師 - 蔡瀾

深夜返港,疲憊不堪。本來應該呼呼大睡,但依慣例,還是把那叠舊報紙一口氣讀完,不然不罷休。
看到紫微楊兄的專欄,題為《寄語金庸》。黎智英的晚宴,座上客除了查先生夫婦,還有倪匡兄嫂吧,一定興高采烈,我錯過了,心癢癢。
和紫微楊兄見面不多,但印象總是深刻,上過他哥哥楊善琛先生幾堂課,也當他是師叔。紫微楊兄的外表和談吐,文質彬彬,那一代的文人有文人相,年輕作者中找不到那種丰采。
在左丁山兄的宴會中偶遇楊兄,提到我的書法老師馮康候先生的一對對子,又勾起我對老師的思念。馮老師知道我母親嚐酒,也送過另一對給她,當今寫出來讓楊兄一笑:「萬事不如杯在手,百年長與酒為徒。」
家母今年九十八,不問世事,每餐還在喝她的白蘭地,活到一百歲沒問題,馮老師的話說中了。
楊兄對紫微斗數研究甚深,連筆名也從中取之,對未來之事應該算得極準,又跟隨了查先生多年,但似乎並不了解查先生當今讀書的心境。
絕對並非為了學位,也不是沒實行經常提到的:看破、放下、自在。
劍橋早就給了查先生一個榮譽博士,這是德蘭修女等人才能得到的銜頭,只是查先生認為應該自己修來才算數,所以又去讀書,拿了碩士後再想考博士,方名副其實。
在查先生這個階段,什麼都擁有了,過着范蠡般的生活。沒有人問范蠡最想做的什麼?查先生早就聲明最想做的是讀書了。既然他想做,就讓他做去,他要比韋小寶娶多幾個老婆,我們也贊同。
什麼都不想做的,是倪匡兄。他說能活到七十歲,已是一大成就,今後活多一天,就是多得一天的人生獎賞,吃吃喝喝算了。
兩種態度,都值得學習。我夠幸運,一生人有很多好老師:馮老師、楊老師、丁老師、倪老師和查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