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效應 - 岑逸飛

協同效應 - 岑逸飛

兩鐵合併條例草案,在立法會終於以三十票贊成、十七票反對及一票棄權下三讀通過,而下一個難關是九月底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待小股東通過議案,兩鐵合併程序才算正式完成。
兩鐵合併,所產生的是協同效應。所謂「協同學」,英文叫Synergetics,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物理學家哈肯(HermanHaken)所創,注重探討各種系統從無序變有序的相似性,一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系統,卻有深刻的相似性,因而可以建立一套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研究事物從舊結構到新結構具有何種共同規律有助發展。
其後美國戰略管理學家安索夫(H.IgorAnsoff)將協同理論引入企管領域,兩個企業合併後通過相互協作,可使企業的整體價值大於各獨立組成部份價值的簡單總和,即2+2不等於4,而是可能等於5。
古人說:「合則兩利,離則兩傷」,兩鐵合併,其協同效應是多方面的,合併後無論是人力、設備、資金、知識、技能、關係等資源,都為兩鐵共享而成本降低,此外還有營運情況,以及未來地鐵將擁有九鐵沿線多個物業發展權,實力更雄厚,而九鐵也會通過出售物業獲利。
可見兩鐵合併,車費要減是必然的,問題只在減費是否足夠,會否在減價後反會謀取暴利。另一問題是合併後許多職位變成重疊,部份非前線員工勢必會被裁掉,如何保障這些人的生計也應受關注。
然而凡事沒有絕對,協同作用也可以產生負效應,例如當行政失當而引起協調成本增加,市場應變速度遲緩或運作效率降低等,好事也會變成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