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一直聲稱關注環保,但本港回歸以來的環境質素卻持續惡化。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指出,在過去十年間,本港在人均用電量、用水量及廢物製造量等各方面都錄得雙位數字增長,環保措施不但未見成效,東方之珠更活脫脫成為一個高消耗、高浪費及高污染的「三高」城市。 記者:蔡建豪
空氣污染是港府頭號重視的環保項目,但空氣質素卻最教人失望。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指出,以大嶼山的香港國際機場為例,在97年時平均每9日才出現一天低能見度的日子,到去年平均每3日就有一天灰濛的日子,反映低能見度日子正以三倍速度惡化。
車輛廢氣投訴升143%
至於兩間電力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車輛廢氣的投訴,比較97年水平,分別錄得34%及143%的升幅,批評政府有管制不力之嫌。水電作為生活的必需品,本港人口在十年間約增長6%,但人均的水電耗用量卻出現雙位數字升幅,相對97年的人均耗電量及耗水量,去年的人均用量分別有18%及16%的增幅,資源消耗更有一個持續上升的趨勢。政府近年致力推行減少都市固體廢物,但數字顯示,每名港人每日製造的都市固體廢物數量,較97年時上升了0.5千克至去年的2.47千克,增幅達25%。
劉祉鋒批評港府一直以興建焚化爐及淨化海港計劃等成本高昂,但難以觸及人心的策略來回應污染問題,未能令市民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習慣。他期望重組後的環保局能強化「人」方面的工作。
環保署發言人指改善空氣質素是政府優先處理項目,年來已推行多項措施針對本港及區域污染源,期望達到訂定的2010年減排目標。政府也逐步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致力減少廢物及回收可循環再用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