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收費最平未必最好

特稿:收費最平未必最好

揀受託人揀基金,只揀收費最平未必最好。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表示,若將來打工仔可以自由挑選受託人,比較基金經理的收費固然重要,但必須一併比較以下三項因素:基金回報率、風險及受託人的服務。

眼光獨到收貴啲

公會執行董事黃王慈明表示,基金不是收費最平的最好,「有啲基金經理做多啲功課、投資眼光獨到,可能會收貴少少。」她說,基金回報直接影響退休時最後有多少錢「落袋」,所以是考慮時較重要的一環,「但睇回報,起碼要睇過去最少三年嘅表現,最理想係睇過去五至七年嘅基金回報。」
黃王慈明又認為,受託人提供的服務是否貼身也極重要,例如有否專人回答查詢、定時以手機短訊(SMS)或電郵提醒基金價格的轉變等。她解釋:「將來可能一個人有成五個受託人戶口,隨時會忘記各個戶口嘅基金表現,有人提住你,對你監察戶口嘅表現好緊要!」
綜合各點,黃王慈明指出,最理想的受託人是基金回報率高、收費偏低、服務貼身及風險切合個人承受能力。但理論能否付諸實踐,將來就要靠各位打工仔自己多做功課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