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檯食飯 - 邁克

同檯食飯 - 邁克

結果我挑選的阿華田,收在《香港味道》第二輯。翻開一看,同冊出現的有多位許久不見的朋友,教我有隔空聚舊的感覺。像張錦滿,都忘了上一次碰面是幾時,只清楚記得剛搬來巴黎的時候,有一天在塞納河畔閒蕩,背後忽然有人高呼名字,轉身發現原來是滿仔。逗留三五天,居然街頭相遇,他說正準備去嘉尼雅歌劇院參觀,我反正無所事事,於是陪他過橋一路走到目的地。有沒有從善如流一頭栽進金碧輝煌記不清了,不過肯定沒有盡地主之誼,那幾年對煙草發放的尼古丁十分敏感,根本不在外頭吃飯。
他是我初初加盟電影節時的同事。辦公室設在尖沙咀新世界中心,為了方便,大家常常一起在樓下商場的茶樓午餐,班底由舒琪、李焯桃和廖永亮組成,還有一個如果沒有記錯叫朱偉文──多年後有一次心血來潮參觀明哥錄音,非常意外操控室有人認識我,當年共患難的小朋友飛上枝頭成了錄音專家,而且還結了婚。只有奉低調為人生宗旨的梁慕齡不肯同檯食飯,於惡劣環境中慘淡經營冷若冰霜的形象。後來回想,不得不佩服她的明智,中午十二點至一點那麼嘈雜的茶樓,怎麼可能興高釆烈談笑風生,年輕真不可思議!
書中另一位食民蘇小姐,八十年代末曾經攜妹與我同居,多謝她們帶挈,令我成為直男羨慕的齊人,一箭雙鵰艷福無邊。我倒從不知道她是合桃精,要我猜她的至愛,答案會是酸梅鹹薑,或者無花果。手拈蝴蝶酥的陶先生大半年前在跑馬地星巴克撞見,我在上網,他等車房修車。啊威廉,你喜歡的這款酥餅法國人叫它「棕櫚葉」,幾時來巴黎,我請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