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的廁所困惑 - 李怡

洋人的廁所困惑 - 李怡

中共建政後,進行的文字改革,除了簡體字的問題之外,還有漢語拼音字的問題。
漢語拼音無疑是一套學漢語(普通話)發音的很好的工具。對西方人來說,比較國民政府(也是台灣現行)的注音符號(ㄅㄆㄇㄈ)容易認識。不過,中國大陸有一段時間,以漢語拼音與漢字並列,於是反而造成一些不懂中文的外國人困擾。比如以前內地火車的廁所,就在兩個漢字旁寫着「youren」「wuren」,我曾親眼見到一個老外在這個不知是哪國文字的面前揣摩好一會。最後我上前告訴他:「youren」的漢字是「有人」,也就是「occupied」,而「wuren」則是漢字「無人」。他才恍然大悟。
漢語拼音方案,若作為注音符號用,那是很不錯的。但作為漢字的代替品,就很有問題。最主要的,是沒有把字、詞分開,因此「中國人」到底應寫成Zhongguoren,還是Zhongguoren,或者zhongguoren,並無規範,所以其實這方面的改革方案還很粗糙。
開放以後,漢字旁只注漢語拼音這種事已少見了,而改用一些英文字。不過也有如昨天所講的「亁貨」所用的鬧笑話英文。有朋友曾拍了些顯示荒謬英文的照片,如八達嶺高速路口有一個「民族園」,竟用了「RacistPark」,變成「種族主義者園」了;「日式炒烏冬」被餐館譯成:「Daywayfryblackwinter」(白天的方式炒黑色的冬天)。
至於廁所,內地的公廁多用英文「WC」,但在西方,這個原文是WaterCloset(沖水式廁所)的字早已被Toilet取代。有些外國人在大陸以前看不懂「youren」「wuren」,現在也看不懂「WC」,因此仍然常常找不到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