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H認為讀大學唔好去歐洲,皆因世界頂尖學者雲集美國,即使牛津劍橋,亦有不如,佢記得當年去倫敦讀法律,一位好叻嘅講師,人工低得可憐,大概只有一萬五千港元,少過香港新入行嘅助理講師。故此嗰位英國講師下課後,匆匆而去,唔同學生交流,而係趕住去另一間書院兼職。肥仔K在倫敦之時,修一科日本政治史,對教授大為傾服,下課後想向教授請教多啲,點知教授冷面相對:「我已經退咗休,大學請我返嚟兼職,薪水低微,又攞番咗我間房,邊度有地方同你傾!況且我要趕火車返屋企。」肥仔K食盡檸檬,為之冇晒癮,慨嘆一聲:「間大學咁窮,唔怪得久唔久就有職員罷工。」
最近兩位老友嘅mentee(佢哋做大學生嘅mentor)分別得到牛津與劍橋取錄為博士生,但費用要兩萬鎊一年。唔易負擔,老友正周圍打探有冇獎學金可以畀mentee申請。律師H與左丁山都話:「既然你哋嘅mentee讀書成績優異,不如申請美國一流大學嘅博士課程啦,譬如耶魯、史丹福一類,所有取錄嘅博士生都有獎學金與TeachingAssistant嘅職位,令博士生讀書無憂。但牛劍就未必有錢畀。」
英國本土學生嘅大學學費特別便宜,國際學生學費就貴兩三倍,故此牛劍等名校錄取國際學生比較寬鬆,希望攞到高學費嚟津貼本地生。香港學生如果家境不算富裕,去英國會捱得好辛苦,如果喺大學攞到高GPA嘅,申請美國大學研究院係一個更好選擇。
學校有錢不是萬能,學校冇錢,萬萬不能,冇錢就冇研究,冇研究何來學術突破?彭定康做咗牛津大學校監之後,認識清楚,故此不斷以佢嘅身份地位,周圍搵富豪捐錢,你話牛津係唔係庸俗化呢?牛劍再唔學習哈佛耶魯向錢看嘅話,一定喪失競爭力。新加坡政府嚴密控制教育,過去十年,不斷向大學注入更多資金,而香港特區政府就不斷向大學削資,你話本地大學如果唔籌款嘅話,輸晒畀新加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