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5月通脹3.4%<br>發改委:超過定存利率才加息

內地5月通脹3.4%
發改委:超過定存利率才加息

國家統計局公佈,反映通脹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5月份勁升3.4%,為27個月最大升幅,較市場預期的3.3%略高,亦連續3個月觸及或突破3%的加息「警戒線」。市場預期人行即使短期內不加息,亦會取消利息稅,扭轉實質負利率情況,避免通脹壓力加大。

【本報訊】上月非食品價格上漲1%,消費品價格亦急升3.9%。惟佔CPI三分一的食品價格,上月彈高8.3%,當中佔食品8%的肉類價格更飆升26.5%,為通脹升溫的最大元兇。

肉類價格升幅最大

不過,中央卻大派定心丸,指僅是食物價格上漲,未至於令內地出現通脹。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昨表示,現在談論食品價格上漲會否導致通脹,仍言之過早,他指豬肉漲價不會帶動其他食品價格上升,因為相互之間有替代物;而據商務部監測結果,全國豬肉價格已趨於穩定,上周日豬肉平均零售價,較上月底下跌0.3%。
周望軍稱,若CPI超過銀行定存息率,人行才應適當加息。以今年首5個月CPI升2.9%計,雖然仍未超越一年期3.06%的定存息率,惟計入20%的利息稅後,一年期定存息僅2.45%,內地已淪為實質負利率。

大行指加息機會大

大行則異口同聲指出,中國加息已迫在眉睫(見表)。摩根士丹利大中華首席經濟師王慶稱,CPI數字及近期股市急速回升,會再次惹來中央戒心,如周五公佈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強勁,人行周末隨時出手調升利率。中金首席經濟師哈繼銘直言,加息是希望消除負利率,惟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大,有必要取消利息稅,而糾正實質負利率最有效方法是取消利息稅。
今年以來,內地已加息兩次及五度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成效亦陸續浮現。人行公佈上月底廣義貨幣供應(M2)及狹義貨幣供應(M1)餘額分別為36.97萬億及13.0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6.74%及19.28%。兩者升幅較4月略為放緩,亦低於市場預期。中信證券分析員陳濟軍表示,數據反映中央處理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上,正向良好勢頭發展。

新增存款大減

另外,首五個月人民幣新增貸款達2.09萬億元,單計上月只微增2473億元,相比首四個月動輒逾4000億的增幅明顯放緩。在股市大旺兼負利率下,散戶存款繼續轉向股市,人民幣新增存款上月勁減至1581億元,按年跌2662億元。
內地股市昨呈單日轉向,數據公佈後,由於擔心短期加息,滬深股市一度急插逾2%,惟午市前已收復失地,A股連升第6日收市。滬綜指報4072.14,升1.91%;滬綜指則彈高2.64%至1204.25。人民幣在加息預期升溫下亦大反彈,兌美元收報7.6436元,較前日大漲196點子。

大行對內地通脹及加息意見

證券行:中金首席經濟師哈繼銘
意見:加息在所難免,但幅度不會太大,維持今年再加1至2次,如通脹壓力加大,中央有必要取消利息稅

證券行:摩根士丹利大中華首席經濟師王慶
意見:如周五公佈的固定資產投資急速反彈,人行立即加息機會大增

證券行:德銀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意見:上月CPI符預期,核心通脹僅升1%,最快一至兩個月內加息,另年內會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3次至13%

證券行:滙豐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
意見:中央須加息以保持實質利率(扣除通脹後)保持正數,估計月內再加存貸息率最少0.27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