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仙橋地區的居民前日就是否同意開發商的拆遷方案舉行公民投票。這是內地首次就拆遷舉辦公投,罕有的民主方式,加上這次舊區重建是北京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拆遷項目,公投備受關注。結果,5,473戶居民中有3,711戶參與公投,贊成的有2,451票,反對1,228票,無效32票,1,700多戶棄權。
內地近年因拆遷引發的官員、警民衝突頻生,釘子戶與開發商的對峙事件在今年3月《物權法》獲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後,更成為傳媒焦點。前日早上9時起,酒仙橋地區的居民陸續到投票點交回表決書。部份居民因沒帶租賃證明或房產證,被拒投票時大鬧投票點,有人當場撕掉表決書。
44.8%居民贊成拆遷
不過,投票過程大致順利,至晚上10時,開票結束,顯示贊成票約佔居民總數的44.8%,反對票也有22.4%。由於未事先公佈決定拆遷的贊成票比例,投票結果令政府和開發商再度騎虎難下。酒仙橋街道辦事處黨委副書記巴長瑞表示,這次投票「實際是針對拆遷政策補充意見的民意摸底,並不是傳說中投票結果直接決定拆遷時間」。
地處北京機場高速公路邊的酒仙橋社區,房屋大多建於1960年代,屬於筒子樓(又稱軍營式建築,由一條長廊連結多個細小的房間,只有公用廚房及公用廁所)及平房,70%已淪為危房。北京電控陽光房地產公司在2005年取得舊區重建權,但賠償標準一直未獲居民同意。至今年5月,開發商提高賠償及搬家費用,並同意舉辦公投。
原區安置須交10多萬
公投結果並未改變居民對是否拆遷的三類意見。贊成拆遷改建的蔡梅芳說,她一家四代人窩在30多平方米的筒子樓裏,幾家共用一個廁所,房改後能換到7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住條件可以大為改善。反對改建的老人張喜娣則說,她今年81歲,工作31年才賺了兩萬多元,這次改建要交11萬元的回遷款,才能得到66平方米的房子,「幾輩子也交不起差價」。
而面臨拆遷的居民中,多數房權仍屬舊工廠、舊公司,只有大約700戶居民擁有產權,他們多數反對拆遷,因為他們也要交10多萬元才能回遷(原區安置)。
《新京報》/《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