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救命》、《怪物》到《綁架》,林嘉欣接二連三接拍「歇斯底里」式兩女惡鬥電影。無獨有偶,在三部片中,林嘉欣的「敵人」說的都是歪音廣東話,分別是李心潔和舒淇的廣東話只是難聽,劉若英的卻是聽不懂,觀眾不看字幕,有許多地方根本不知所云,更糟的是片中另有兩個角色操國語,把2.5條語言聲道放在一起,觀眾的聽覺活受罪,騷擾性不容忽視。
最理想當然由演員自己發聲,但也要「說得過去」才行。不想找人配音,操國語的香港女警又太異相,何不讓劉若英和林嘉欣對調角色?這樣的話,林曉陽(林嘉欣飾)與她的「國語人」丈夫便能同聲同氣,夫妻的恩愛關係就更具說服力。
故事講述三年前,林曉陽的弟弟慘遭綁匪撕票,案件由何婉真督察(劉若英飾)負責調查。電影開篇用了十分鐘交代前事,節奏快卻混亂。這部份的劇情適宜簡化,將故弄玄虛的枝節刪掉為佳,反正綁架者是哪一幫人,跟主線故事並無首尾呼應。
憤懣的林曉陽為了替丈夫找醫療費,鋌而走險勒索富商,恰巧富商之子是何婉真兒子的同學,陰差陽錯,結果何婉真的兒子被綁……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個巧合點處理得有欠技巧,把兩女主角糾結在一起的目的太着迹,削弱了故事的感染力。
對白是《綁架》的最弱一環,電影過份依賴說話來交代角色的內心世界,加上對白寫得不夠精闢,結果把好戲之人的演技也拖垮。劉若英向綁匪訴說終於明白受害者的心理、她在車廂內向丈夫哭訴的一幕,皆予人矯揉造作之感。
角色建立方面則有好有壞,借用日本漫畫《魔剎》(Monster)中的刑警形象投射到張兆輝身上有點睛之效,相反張智霖的角色毫無個性,一點也不討好。林嘉欣猶豫射不射殺小孩一幕太像《七宗罪》(SE7EN)中的畢彼特(BradPitt),令導和演的都背上敷衍之嫌。
電影有不少瑕疵,扭橋扭得有點過火,說服力一般。值得欣賞的是題材頗新鮮,故事結構尚算完整,也能做到節奏緊湊,個別場口創意不俗,諸如洗衣店的設定、遙控玩具的鋪排。在眾多角色關係線中,以張兆輝和林嘉欣的一條最為吸引,不過兩人的關係到底是從何時開始建立的,到了結局仍是個謎。有時朦朧一點也不壞,起碼比起那些「畫公仔畫出腸」的對白耐人尋味。
撰文:阿童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