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讀者都知道,對於政府機關所發表的統計數字,我一向抱懷疑態度,尤其是美國勞工部所發佈的通脹數據,確實嚴重低估美國家庭生活開支的升幅。現在投資者也開始懷疑官方的通脹數字了,若非如此,對利率敏感旳投資工具如債券、公用股和REITs等,近期就不會價格大跌。
美國官方的就業數據亦是不盡不實。一般人最熟知的美國就業數據,是官方的非農業職位數據,勞工部除了每個月的月初發表該數據外,亦編製其他有關就業情況的統計報告,例如商業僱用動態(TheBusinessEmploymentDynamics,簡稱BED)。最近一期BED報告是06年第3季的,報告中估計該季新創造的職位僅得19,000個,遠低於官方數據所說的442,000個。此外,按非農業職位數據顯示,同期失去的職位只是9,000個,但BED的數字是95,000個;非農業職位數據顯示期內建造業新增職位20,000個(看看樓市景況就知道不可能),而BED的數字是喪失職位77,000個;非農業職位數據顯示期內民間服務業增加職位507,000個,但BED的數字卻是減少108,000個。
美經濟已處於滯脹
美國通脹遠高於官方數字,而經濟卻沒有官方數據所顯示的那麼強,換句話說,美國經濟現已處於「滯脹」(stagflation),如果通脹和其他經濟數據均以恰當的方法量度,應該顯示美國經濟已無增長,但通脹卻在加速中。對股市和債市來說,這是最惡劣的情景。
同是勞工部製作的兩套數據,何以有這樣大的差別?我估計可能與「生/死」模型(Birth/Deathmodel)的調整有關。所謂生/死模型,即是按新成立的公司和倒閉公司的數據,去推算職位的增減。大約二十多年前,當時的聯儲局首席經濟師辛寧格(現已身故)曾向我介紹這種調整方法,被稱之為「弄虛作假之事」。
我可以告訴你,經過生/死模型的調整後,去年第3季美國非農業職位平空多了156,000個,而今年頭4個月,更額外多增388,000個。
我想指出的是,若然我沒有看錯,美國真的陷入滯脹,利率便會在最不適當的時候調升,經濟和資產市場必會大受打擊。我知道有另一些市場的泡沫比美國的還要大,但當一個又一個泡沫開始洩氣時,你還去博最後那幾種資產升值,着實非常危險。
保守做法可買美債
全球資產市場泡沫快將爆破的其中一個徵兆,是最近有個新成立的對沖基金,專門投資古董小提琴(有人說是「長期穩賺不賠的投資」,目標是每年回報率達8-12厘)!
目前資產市場的風險遠高於回報,故此我會減磅,而且開始可以做淡倉。美元近期大升,美元升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貨幣供應相對收緊,這對資產市場來說是壞消息。對於進取的投資者,不妨買些看淡的上市基金(ETF),這些基金跌市就會升。保守的投資者暫時可以買美國債券。貴金屬正在調整,未來3個月會有很好的入市價。棉在商品中跌得最慘,相反理論信徒不妨牛刀小試。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