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已毋須由繁變簡 - 李怡

漢字已毋須由繁變簡 - 李怡

岑逸飛兄呼籲讀友們參與「反對聯合國○八年停用繁體中文」,並列下網站請大家投票。我自然贊成。但相信這樣做只是盡點心意而已,未必有用。
漢字從繁變簡,正如岑兄所說,是古已有之的事,只不過出於民間的自然衍變,而不是出於行政命令。比如古之「囗」字,簡為「夢」,既可簡為「夢」,當然也可簡為「囗」,但須自然衍變。古字簡化的例子尚多,與書法之行草發展有關,茲不贅。
漢字由繁變簡,雖古已有之,但古代有此需要,而現代已越來越無此需要。因為人與文字的關係,大概分三個層次,一是認字的階段,這過程通常並不長,大約三幾年就可以把基本使用的幾千個漢字認識。簡化漢字,對認字的省時省事稍有幫助,但幫助不大。文字的第二個功能,是閱讀,這是終生受用的事,在閱讀上,簡體字可說全無省時省事的功效,讀繁體字的書與讀簡體字的書,只要都是認得的字,所花的時間完全一樣。文字的第三個功能,是書寫,在這方面,簡體字的省時省事功能最顯著。古時沒有其他通訊工具,人與人的交往,除了直接見面談話,就只靠書寫。因此,書寫佔識字人士的時間不少,漢字由繁變簡乃因應這種功能的需要而來。但儘管這樣,人用於書寫的時間,也遠遠少於閱讀。到了近代,有了電話,人用於書寫的時間已銳減。而現代社會電腦漸普及,電腦打字用於繁體或簡體並無分別。故由繁變簡的自然衍變根本無需要,亦不可能發生。
因此,今天從識字、閱讀、書寫這三個文字的主要功能來看,簡體字都沒有省時省事,故無必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