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頓IzaakWalton一部《TheCompleatAngler》成了英文垂釣經典,一六五三年初版,幾百年來出過一百五十種版本,印刷次數總共三百五六十次。沃爾頓一六八三年辭世之前修飾增益過幾次,加了不少民俗民謠和名家語錄,一六五五年出第二版,一六六一年出第三版,一六六八年出第四版。一六七六年的第五版加進了CharlesCotton的《垂釣大全續篇》,也加進了ColonelRobertVenables的《垂釣老手》。八十年代中期我重訪英倫遇見過一部一六五三年初版本,品相不壞,開價一千一百英鎊,舊書商SeumasStewart說一六七六年三書合訂的第五版已經漲價漲到四千六百英鎊!
我想找一部一九三一年ArthurRackham畫彩色插圖的版本至今找不到,找到的是斯圖爾特說的"abeautifullyprintedNonesucheditionof1929"。這個版本一千一百部在英國發售,五百部在美國發售,手寫編號,我這部是第一二○六部。金字書皮,竹節書脊,毛邊,T.L.Poulton畫八張工筆淡彩魚類做插圖,《垂釣大全》壓卷,另收沃爾頓寫的五家傳記和其他隨筆信札,書名叫沃爾頓大全《TheCompleatWalton》。全書六三一頁,附錄GeoffreyKeynes的〈沃爾頓傳〉和書目書誌。《垂釣大全》當初書名原有副題:《TheCompleatAngler,ortheContemplativeMan'sRecreation》。大英帝國歷代消遣文化造就博大的學問,園藝常見,木工普遍,釣魚熱門,我有一位英國友人收了十幾部養蜂apiculture妙書,手繪彩色插圖簡直名貴藝術品。
難得極了,沃爾頓一生不沽名而成大名,愛釣魚而釣得盛譽,那位研究養蜂的友人說,沃爾頓是最老實最刻板最守紀律的士大夫,飲食不變,作息不變,至交不變,讀書習慣不變而讀書內容常變。讀了他的文存我才發現沃爾頓連寫傳記都墨守自家的成規,從《TheLifeofDonne》到《TheLifeofSanderson》五個傳記開筆第一句幾乎都一樣:"MasterJohnDonnewasborninLondon,intheyear1573";"SirHenryWotton(whoseLifeInowintendtowrite)wasbornintheYearofourRedemption1568";"GeorgeHerbertwasbornthethirddayofApril,intheYearofourRedemption1593"。
我喜歡死守規律的人,這樣的人大半長壽。我認識的中外長輩作息飲食刻板的都長壽,沃爾頓活到九十歲,一六八三年八月十六日立下遺囑,整整四個月後的十二月十五日霜濃冰厚之夜他在女兒女婿家裏瞑目。寫小傳的凱恩斯說,沃爾頓的人生箴言是學靜學淡學低調:"Studytobequiet",彷彿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并覆,非正平無以制斷,難怪《垂釣大全》中處處是釣竿上的堅忍更是漁利時的謙遜。我年少時代在南洋在台灣偶跟同伴到海邊河旁釣魚,後來在歐洲還在朋友的嚮導下遊歷過許多垂釣勝地,持竿的苦等真的遠遠比不上生火燒魚吃魚的滋味:天生的俗夫!
《TheCompleatAngler》大陸多譯為《高明的垂釣者》,陸谷孫《英漢大詞典》「沃爾頓」條也譯為《高明的垂釣者》,"compleat"條卻又譯為《垂釣大全》,說compleat是complete的變體,「IzaakWalton所著TheCompleteAngler(《垂釣大全》)一書中的用詞」。沃爾頓似乎不會懷抱「高明」那樣浮誇的志向,《大詞典》新版也許應該統一《大全》的譯名,原書書名用的compleat當然也不宜擅改為complete。這部書分二十一章,記三兩人物漫談垂釣之技與垂釣之樂,歷代文評家都說全書彌漫古典田園詩的氛圍,說沃爾頓的散文恍如一片空氣一片露水一片陽光。我讀這本書倒讀不出那麼縹緲的美感。初讀專挑釣到大魚又吃又喝又唱歌的段落大感滑稽;再讀讀出老祖母的智慧絮語,絮語中又穿插沃爾頓零星的淵博,彷彿河流上的落英那麼輕靈那麼蕭疏,毫不矯情,毫不炫鬻,甚至毫不文學,無怪乎他的朋友大詩人華茲華斯說此書傳世傳的是其人其文之仁心妙手。
畢竟是倫敦五金店學徒,沃爾頓苦學苦做做出了自己的店舖,一生寬綽,一生閑散,看書看得深,交友交得雅,傳說還跟莎士比亞相識,害得幾位學者上天下地查無實據:「難道是沃老瞧不起編戲的莎翁故意不留痕迹?」倫敦舊書店裏認識的一位中學老教師對我說。他說他去過Shallowford沃爾頓故居,是釣魚博物館了,樸實簡陋十足沃爾頓澹泊的心境:「那天天很冷,」他說。「我在山下一家小旅館過夜,捧着《垂釣大全》讀了半本睡着了,朦朦朧朧有個古裝老頭兒坐到我床邊對着我微笑,我一驚醒猛然想起那是沃爾頓的幽魂,天剛亮我趕緊開車回倫敦!」舊書店老闆娘聽了抱怨老教師膽小,換了她肯定當面問問這位保皇黨人查爾斯二世那枚寶石指環漂亮不漂亮。英國內戰時期保皇黨敗在伍斯特戰役,沃爾頓跟黨人冒險搶救英王寶石,安安穩穩的一生他為了忠君之思偏偏上了一趟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