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點亮燈泡 插蘇電線將成歷史<br>無線傳電革命

隔空點亮燈泡 插蘇電線將成歷史
無線傳電革命

插蘇、拖板、電線、電池……這些家居必備而又礙眼的電器用品,將會成為歷史,因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研究出無線電力(WiTricity)技術,可以在毋須電線或插蘇的情況下,隔着空氣為手提電腦、MP3或手機充電。這項突破性技術只需進一步完善,電線、拖板都要統統丟進垃圾桶,為家居電器帶來新革命。

全名是WirelessElectricity的「Witricity」,顧名思義是解作無線電力,原理是基於物體的共振現象。一個物體傳導某種特定頻率能量到另一物體,會令後者出現震動,如果兩個共振的物體共享相同的振動頻率,便可以互相交換能量。MIT研究員根據這個物理原理,前天(周四)當眾示範如何隔空令兩米外的一個60瓦燈泡通電。

電磁共振 銅製線圈作媒介

研究員利用銅製線圈作為電磁共振器,其中一組線圈附在傳送電力一方,另一組線圈則附在接收器,發電器送出特定頻率的電力振波後,經過電磁場擴散到接收器,結果成功點亮燈泡。
電磁導電技術存在了200年,但一直被批評缺乏效率,因為在空氣中產生的電磁,極容易流失能量,它們會向任何方向放射,即使MIT研究員能點亮燈泡,但這次實驗傳電效率也只有45%,大部份電力都未能傳送到接受器。研究員現時目標是,將傳電效率提升到70至80%。同時,銅製線圈寬0.6米,面積太大,也難以在手提電話或電腦上應用。

10年內或應用在手提電腦

雖然無線電力仍面臨不少問題,但應用卻是指日可待。開發這技術的MIT物理學教授紹列維奇(MarinSoljacic)形容:「這絕對是一個里程碑,有關技術的發展,已到了接近應用階段。它目前種種弱點,相信可以克服的。」倫敦皇家學院教授彭德雷(JohnPendry)估計,最快10年內,手提電腦也可使用無線傳電。
但無線傳電有一個限制,就是只能在室內進行。紹列維奇說:「你不能在足球場上進行無線傳電。」無線電力技術始終有極大市場潛力,幾間大型電子公司已表示有興趣,希望可以跟MIT合作研發。
一旦無線電力廣泛使用,勢必改變人類使用電器的習慣。只要室內裝上發電器,家中所有電子產品,不論是電腦、燈泡或手機,都會長期處於充電狀態,不必擔心電池用罄、電線損毀、插蘇漏電等狼狽或危險情況。
法新社/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

無線傳電原理

1.總電掣向銅天線傳送電力

2.天線以6.4MHz頻率共振,釋出電磁波

3.由天線輸出的電力,理論上最終可傳送到5米遠的地方

4.手提電腦所使用的流動天線,必須以6.4MHz頻率共振,才能接收到電力

資料來源:英國《每日電訊報》

無線電力掀家居革命

無線電力一旦廣泛應用,勢必掀起一場「家居革命」,屆時不但可解決電池污染環境的問題,日常生活也將大不同,但無線電力帶來方便之餘,也存在隱憂。

【方便】
自動充電:電器如吸塵機械人,可無限期工作,不會因耗盡電能而停止操作;手提電話放在家中就會自動充電,再無忘記充電的煩惱

避免觸電:小孩子總喜歡用手指塞進插蘇孔,導致觸電;插蘇角位也容易令小孩撞傷,沒有插蘇的日子,家長更安心

更雅觀:電視機、錄影機、遊戲機和電腦一大堆電器的電線縱橫交錯,纏在一起,無線電力世代亁手淨腳得多

【隱憂】
被偷電:電腦無線上網被人盜用,那麼無線傳電會否出現同樣問題?不知不覺被偷電,電費可能貴得驚人

褲子拉鏈也充電?:由於室內充滿電磁場,有人擔心金屬物件甚至連褲子的拉鏈也會產生電力,傷及重要部位

英國《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

麻省理工研究小組在無線傳電技術取得突破,第二排左則穿直紋襯衫的就是帶領研究的紹列維奇。 互聯網

有了無線傳電技術,電線、插蘇將來會被淘汰。 互聯網

一屋電線又長又多,令人煩惱。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