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食物,除了印度囉惹,還有福建蝦麵,怎麼試,也吃不出從前在潮州會館義安公司附近的那一檔,湯清澈,但蝦味極重,是用大量蝦殼熬出來的,沾的辣椒醬特別美味,撒在湯上的炒蝦米粉味道,也已經難覓。
同一區的豬雜湯,和豬腸灌糯米,還可以在很多小販攤中看到,但是有其形而無其味,湯一味用鹹酸菜去滾,出來的像在喝醋,根本和豬雜無關。也已經不賣豬血,這是豬雜湯中最重要的食材,一缺少就沒救藥了。
沙茶米粉的沙茶醬,也在不知不覺中走了樣,再吃不到好的。
最混帳的,就是蠔烙,這種台灣人叫為蠔仔煎的小吃,主要在那個「煎」字,而且不可用雞蛋,要鴨蛋才香,這次在新加坡吃到的,以薯粉拌了雞蛋,用大量的植物油「炸」了出來,並且炸得圓圓地,像個意大利比薩。鋪在上面的,是用了幾粒白灼過的生蠔。點的不是魚露,供應辣椒醬而已。吃完學魯迅罵人:「媽媽的!」
來到新加坡,怎能少了胡椒炒蟹呢?我要的小攤子已關門,被人推薦到大餐廳去。在廚房有所謂的大師傅炒胡椒蟹,是滾一大鍋湯,放很多湯匙味精,「煮」多過「炒」。
也難怪,正宗的做法是把螃蟹從生炒到熟,需時不少,餐廳要多做生意,螃蟹不是煮就是炸,照樣很甜,甜味來自味精。
好在,正宗的還有,辣椒蟹就做得正宗,「豪華囉惹」的囉惹保留原來味道,「肥仔榮」的炒伊麵還是那麼好吃,打包時堅持用樹葉裹住,製作過程,一一記錄下來。
與海南雞飯一樣,叻沙已成為國際食物,所有酒店的RoomService和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咖啡廳中都吃得到。
做新加坡叻沙有幾個原則一定要遵守:第一,一定要下鮮蚶。第二,要下叻沙葉。第三,湯中下的椰漿絕對不能滾,椰油浮出,前功盡廢。好好做吧!從基礎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