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非常人物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數非常人物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葉兆言追述錢玄同生平時,打岔說:「回顧五四時代的人物,總忍不住感嘆,怎麼都那麼厲害,通今博古,要什麼有什麼。」錢玄同一生「疑古」,是章太炎弟子,魯迅在日本的同窗。魯迅從日本回國時,意志消沉,以臨摹古碑打發日子,他跑去看他,要他為《新青年》寫些文章。因此這位疑古人物可說是〈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的催生者。錢玄同家學淵源,舊學根底了得,可是第一個站出來喊廢除古文、拉丁化漢字就是這個「瘋子」。難怪葉兆言說他有「弒父情結」。
五四非常人物的言行像錢玄同那麼激烈偏執的,也着實不少。葉兆言最近出版的《陳舊人物》,收了二十七個例子。這些人物不盡是學界或藝文界中人。像職業軍人蔣百里,個性就「五四」得很。蔣百里在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一名畢業,返國後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時年二十九歲。他在就職演說結束時鄭重的對學生說,如果自己任內不稱職,「當自殺以明責任」。在軍閥割據、互擁山頭的局面下,蔣校長壯志難酬。半年後,他召集學生訓話,說自己沒有做好份內事,對不起同學,說罷,往自己胸口放一槍,幸好子彈沒中要害,他活了下來。
弘一大師李叔同對人處事態度認真,言出必行。有一次他上音樂課,一大群學生圍着他看他彈琴。一位同學忍「屁」不禁,亂了大家的拍子。李老師下課時心平氣和說:「以後方便,請到外面去,不要在教室裏面。」說完,向大家深深鞠一個躬。
夏丏尊是李叔同的好友,也是學校同事。一次有學生偷了別人的東西,夏老師是學監,乃問計於叔同。大師說,學監得先向犯事學生認錯,因為做老師的有失職守,沒有把學生教好。跟着是叫犯事的同學出來認錯。「如果學生不認錯,老師將自殺謝罪。」夏丏尊知道叔同無戲言,自己上有高堂,下有家小,猶豫了一天,還是沒有採取「激烈偏執」的行動。
蔣百里和李叔同都受過日本教育,他們以死明志的意向想是扶桑剖腹文化的投射。留學歐美的前輩又如何呢?雨僧吳宓是西洋文學專家。以他的教育背景,本應肯定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措施才是,可是「欲盡殺一切謀改漢文之人」的狂言,卻是他說的。吳宓治西學,對《紅樓夢》如醉如癡。抗戰期間有昆明食肆名「瀟湘館」者。他老人家卻認為天下配得上起用此名稱的只有林妹妹。吳宓那時在西南聯大教書,衝冠一怒,揮舞手杖直奔那家牛肉館子去討公道。
五四人物《世說新語》式的言行之所以流傳,因為當時沒有今天那麼多的「藝人」跟他們爭風頭。那年頭文字也真能感人。林琴南譯作《茶花女》出版後,「以文章名於時」,有幸擠上八卦花邊的名人榜。「有莊氏者,色技絕一時,夤緣求見」,以身相許,老頭子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