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對一個有車有樓的老闆來說,算是甚麼?吃一餐他們認為「似樣」的午餐、喝一瓶他們覺得「尚可入口」的紅酒、抽一支他們眼中「頂級」的雪茄,或者,都不止這個數。但換上了是工人月薪,800元竟然變得矜貴、竟被認定是「太高」。「無良,認真無良。」工聯會會長鄭耀棠這樣說。十年,建立不了大多數老闆的「良心」。 記者:許偉賢 盧文烈
最低工資這個題目,勞工界在回歸後一直在喊。由前特首董建華至現任特首曾蔭權,鄭耀棠都在他們耳邊「𠵱𠵱吟吟」不知幾千遍;近期政府一直抗拒的態度才轉彎,化名成「工資保障運動」登上大雅之堂。可能,也要拜政府逐漸改變積極不干預政策所賜。
共患難易 共富貴難
「呢十年,政府喺呢個觀念上逐步轉變;以前係積極不干預,所以工人失業都唔干預,到98年董建華先肯發表以就業為先嘅建議策略,喺發展經濟過程中考慮工人問題。」
98年後又有何進展?好像沒有,工會惟有繼續「喊喊喊」。忽然03年來個沙士大災難,打工仔與僱主共度時艱,同時也任人宰割。
「共患難容易,共富貴好難。」沙士一役見出不少薄倖僱主。「經濟唔好時,工人明明同你度過難關,經濟好時又點?老闆無善待工人,薪酬同福利無加,仲要左度右度點樣去炮製工人!」
如此緊張的勞資關係,最終或引發社會不穩。設立最低工資,至少是短期內的最佳出路。所以,到曾蔭權上場,這種聲音再次越叫越響。鄭耀棠最初接觸的曾蔭權,「有一百條理由唔贊成(立法)」,幾經游說,才有工資保障運動。雖然不是立法,鄭耀棠已覺走前一步,畢竟,僱主的良心,在這十年買少見少。要他們支持立法,談何容易?
800元月薪都嫌高
他自己,就有以下令人激憤的經歷。「有時我自己都覺得好沮喪,一講到最低工資,啲僱主即刻起晒槓。有一次,佢哋聽到內地最低工資月薪係800蚊,竟然已經覺得高……嘩!我聽到都話黐線㗎!咁無良!800蚊都叫高?」
曾蔭權說過,工資保障運動兩年內成效不彰,必會立法處理;至少,在保安及清潔兩個行業上。坊間對此半信半疑,鄭耀棠卻信心十足,相信既然英國等地都成功立法而僱主沒有「呱呱嘈」,香港,自然能跟前宗主國一樣,為只能「等運到」的勞工階層爭取有尊嚴的生活。
【回歸10年倒數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