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研究結果「係人都知」被批「應驗唔驗」<br>食安中心被轟慢幾拍

蔬果研究結果「係人都知」被批「應驗唔驗」
食安中心被轟慢幾拍

【本報訊】食物安全中心早前分析了82種蔬果的營養成份,得出「重大發現」,包括水果去皮後膳食纖維含量減低、灼菜可導致維他命C流失等。有立法會議員指上述結果只是「老生常談」,批評該中心浪費研究資源,但「應驗嘅就唔驗」,引致多次在市民受害後才驗出食物安全有問題,其中包括百佳出售油魚等事件。 記者:趙燕婷 羅少玲

食安中心顧問醫生(社會醫學)(風險評估及傳達)何玉賢表示,每100克水果平均含有2.3克膳食纖維,其中奇異果、牛油果和榴槤等含有較豐富纖維。但水果去皮後,膳食纖維下降24%至46%,鮮榨果汁更幾乎不含膳食纖維。蔬菜方面,每100克平均含26毫克維他命C,苦瓜、西蘭花和豆苗等較高含量。研究又顯示,烹煮可導致維他命C流失,其中灼菜的含量平均較炒菜少三分之一。

報告無具體建議

但何玉賢強調該中心只提供報告予市民參考,沒有任何具體建議,「批唔批皮係個人喜好問題,不過批咗會少啲纖維」;「灼菜同炒菜冇話邊樣好過邊樣,都要睇番成個飲食習慣」。
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說,消費者削去水果皮主要是因為擔心有殘餘農藥,但其實沖洗可以除去90%農藥,只要細心沖洗,也可安全食用。不少人只會將蔬菜浸洗一次,但其實浸洗兩次才足夠。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委員會副主席李華明直指,研究結果「係人都知」,認為該中心浪費資源。他又認為近年本港發生多宗食物安全事故,反映中心「應驗嘅就唔驗」,甚至對這些事故的反應也「慢幾拍」。
此外,食安中心的網上營養資料查詢系統,已於上月完成功能提升,現有逾4,300款食品、包括18項營養成份的資料。系統也新增了「食物營養計算器」功能,只需選取食物並輸入進食份量,即可計算出平均營養含量。系統網址為 http://www.cfs.gov.hk/tc_chi/nutrient/indexc.shtml。

食安中心反應遲緩事例

問題食品:毒扇貝
例子:今年4月中取走扇貝樣本化驗,10日後才有結果,發警告時毒扇貝已全部沽清。

問題食品:砒霜魷魚絲
例子:今年1月消委會將魷魚絲及魚亁發現砒霜含量超標報告交食環署,3月交超級市場,超市隨即收起所有貨品,4月中向公眾發表報告,同日晚上食安中心才公佈檢測結果,指樣本未有超標。

問題食品:毒魚
例子:去年11月內地發現多寶魚及桂花魚含孔雀石綠等毒素,食環署匆匆抽驗,宣佈全面禁售及暫停入口。

問題食品:毒罐頭
例子:去年10月食環署驗出罐頭鯪魚含有微量孔雀石綠,通知本港超市及代理商回收產品,11月時才連同其他檢測結果一併公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