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05年聲稱「腳痛」而辭去特首一職的董建華,接受電子傳媒訪問時大談任內感受,自爆02年8月曾經考慮應否將聯繫滙率脫鈎,藉以挽救當時低迷的經濟,但最終選擇了加稅及削減公共開支,雖然最終解決了經濟問題,03年卻民怨沸騰騰,董建華沒有評價有關決定是否正確,只稱要由歷史作出判斷。
辭職後被中央委任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董建華,在新落成不久的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憶述98年決定政府應否入市擊退國際大鱷時非常緊張,「嗰晚瞓覺都瞓唔着」,又指「梗係擔心,因為樣樣嘢都有風險」。
但幾番評估,董建華認為風險尚算不大,因為政府購買的大多是香港的藍籌股,特區對藍籌股依然有一定信心,結果發現入市決定正確,穩住了金融體系平穩。
料不到過了這一關,第二場硬仗02年就降臨。董建華透露,02年8月份,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提醒他,「聯繫滙率又要畀人衝擊喎」,因此建議政府選擇脫鈎或積極減低財赤,化解金融危機。
「掌握唔到市民脈搏」
雖然當時經濟低迷、通縮持續,失業率高企,兼有23條立法爭議,董建華認為「開支一定要減,長痛不如短痛」,最終決定選擇不脫鈎,決心解決財赤問題。董建華沒有正面回應多種外在因素影響下加稅減開支做法是否正確,只稱要由歷史作出判斷,並認為此舉確實幫助特區經濟復蘇。
董建華承認03年對他而言是一個極大的管治危機,承認「一開頭掌握唔到市民脈搏」,沙士肆虐更是其從政生涯最難過時刻。至於最後為何要辭職,董建華稱腳痛以外,也擔心其思路會否出錯,「既然應做嘅都做咗,就要退」;事實上辭職後身體狀況較前大有好轉,至少「食少咗嘢減咗肥」。他也強調,若要重新選擇,也願意選擇踏上從政之途,擔任特區首屆特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