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斌仔 - 區樂民

如果我是斌仔 - 區樂民

起這個題,是回應鄧紹斌先生(斌仔)在自傳《我要安樂死》的提問:「假如你是我,請問你會否跟隨自己的意願尋求安樂死呢?」
答案:我會。
可是這個問題和答案,沒有重大意思。邏輯分析如下:
第一項:斌仔希望安樂死。
第二項:如果我是斌仔,基於第一項,我別無選擇,只能希望安樂死的。我若不希望安樂死,我便和斌仔不同,跟「如果我是斌仔」這個假設產生矛盾。
我推測,斌仔其實是想問:「如果你的遭遇和我相同,四肢癱瘓了十六年,你會否也尋求安樂死?」
我的答案:不會。
未有宗教信仰時,我已在探索:生命到底是為了甚麼?我的結論是生命是一場經歷,有苦有甜,人生中每個階段,都有獨特意義。人到最後甚麼都不能帶走,因此,經歷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
如果我四肢癱瘓,但仍能寫作、上網、看電視、聽窗外的鳥語、欣賞美麗的花朵、跟好友交談、感受親人的愛,生命,怎會沒有繼續下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