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關首次破獲私油集團利用改裝油缸車作為流動化油車勾當,並以一條龍方式運作的私油集團,昨分別在沙田、馬鞍山及大埔拘捕八名男子,包括集團兩名主腦,並截獲兩輛裝有化油設備的改裝油缸車,以及一輛運載紅油的油缸車,共撿獲3,300公升非法脫色柴油(俗稱化油)及2,000公升工業用柴油(俗稱紅油),總值28,000元。 記者:徐雲庭
被捕八名男子年齡由25至51歲,其中姓陳(38歲)及姓楊(43歲)為私油集團主腦,其餘各人為使用化油的司機。海關稅收及一般調查科監督吳恩光及海關柴油管制組指揮官梁務基表示,該私油集團以馬鐵車公廟站對開一個露天停車場為「大本營」,將兩輛每輛可載5,000公升油的油缸車油缸改裝成兩個油缸,後缸作為紅油缸裝有一個油泵,前缸為化油缸裝有五個金屬圓桶化油罐,罐內放滿可將紅油脫色的活性碳層,一條膠油喉透過兩油缸間隔層的一個缺口連接紅油缸的油泵及化油缸內的化油罐。
私油集團利用夜深人靜時分,調來一輛載有紅油的油缸車,將缸內的紅油注入改裝車紅油缸內,然後啓動油泵將紅油泵至化油缸的五個化油罐內,紅油流過活性碳層變成化油儲存在缸底,整個化油程序需時5至6小時,至清晨才化油完成,才駕車按照客人的指示到指定的地點為客人的車輛入油。
集團主要做熟客生意,大部份是泥頭車、貨櫃拖頭及貨車司機,司機先透過電話聯絡集團入油,並告知對方入油的地點,跟着集團按指示到指定的地點為客人的車輛入油。其間入私油的司機大都不會現身,事後才會到來,確定油缸入油後再透過銀行過數付款。
入私油司機不現身
海關是在截查車輛時發現有車輛使用化油,經個多星期調查,昨清晨5時30分展開代號「撒網行動」反私油行動,發現兩主腦分別駕駛完成化油程序後的改裝油缸車,駛往馬鞍山及大埔的露天停車場替客人車輛入油,即採取行動拘捕兩人以及6名使用化油的司機,其中一司機是在入化油時被捕。另又在沙田的露天停車場查獲另一輛載有紅油的油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