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台難打持久戰<br>元憶錄:麗的游擊隊三斬無綫

細台難打持久戰
元憶錄:麗的游擊隊三斬無綫

蕭若元,本地資深全能製作人,曾擔任電視台新聞報道員、編劇、監製,又為網上香港人民廣播電台創辦人、專欄作家及時事評論員。蕭氏於70年代起活躍於傳媒行業,曾任職麗的電視,製作過無數經典電視劇包括《天蠶變》、《天龍訣》和《大地恩情》等,亦曾編劇及監製《省港旗兵》、《𡃁妹仔》和《法內情》等電影系列。

我創作過的電視劇超過800集,鑽研出拍攝長篇電視劇的三大元素:第一是人物、第二是人物、第三都是人物,因為長篇電視劇的核心,全靠人物塑造及維繫。
我有很多徒弟已過檔無綫,例如現時任職監製的劉家豪、徐正康和王心慰。劉家豪監製的長劇《溏心風暴》,爆出李司棋和關菊英,成功原因是他塑造了可愛的人物,勝敗關鍵也是在於人物。長篇電視劇永遠靠人物帶動故事,演員演得好,可以遮掩劇情瑕疵,觀眾喜愛那位人物,便會一直追看,以前的電視劇動輒100集,大家會對劇中人物很熟識,最後角色的喜怒哀樂,也帶動了大家的情緒,就是這樣簡單。

無綫一味互𠝹劇

可惜現在已沒有多少人懂得拍長篇電視劇,所以集數不長,年前無綫長劇《創世紀》已斬件拍攝,拍長篇電視劇已是失傳絕學,近年無綫基本上只會拍一種劇──互𠝹劇。
無綫一齣劇開出來,約有三對人物拍拖,他們掟煲後,總是你𠝹我那個,我又𠝹你那個,全部互相𠝹過之後,戲就完了。這10年無綫走上這條路,寫這些愛情劇都不好看,逐個逐個去𠝹,人物不深情,我不很喜歡這樣,我喜歡的是將長篇劇內的人物感情由頭寫到尾,不需要𠝹完A又𠝹B,𠝹完B又𠝹C,每一套劇都一樣。
現在無綫的劇集和亞洲區其他地方相比已經落後,逐漸失去海外市場,近期許多人都提起亞視易主後會爆發兩台電視大戰。事實上,過往我效力麗的時期,也經歷過三次電視大戰的局面。三年三次,只可惜麗的始終未能乘勝追擊。

《天蠶變》改寫歷史

當年無綫曾經三次腰斬節目。第一次是79年麗的播出《天蠶變》,那時候所有武俠劇都改編自金庸和古龍小說,但我自創了《天》劇,更主張把劇集安排在8時至9時播映,打無綫同時段播映的單元節目,包括處境劇和歌星騷之類,結果那些單元節目不堪一擊,兩周下來,無綫腰斬全線單元節目,即時製作《楚留香》救亡。
第二次是80年,麗的《大地恩情》在7時至8時播出,跟無綫長劇《輪流傳》打對台,最終無綫腰斬《輪》劇,推出《千王之王》;81年,《IQ成熟時》在8時至9時打正無綫《龍虎雙霸天》,無綫也再次腰斬劇集。
其實81年時,我們曾以一連串中篇劇打無綫,有《浴血太平山》、《太極張三豐》系列,青春劇有《IQ成熟時》、《甜甜廿四味》和《對對糊》等,當時我、麥當雄和李兆熊合作,大家離開麗的後,仍有一班編劇班底繼續創作電視劇,有段時期,他們創作《秦始皇》和《武則天》等大型歷史劇,一樣打到無綫暈陀陀;直至林百欣時代,亞視拍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倒算成績不錯,封小平時代也製作了反應不俗的《百萬富翁》。
不過無綫收視比麗的亞視好,也有不少原因,譬如無綫發射站的設施較佳,以及年紀大的觀眾不接受改變,一旦看慣某電視台熟識的人,就不看其他藝人。有一年,無綫發射站出現故障,電視畫面出現10分鐘雪花,在那10分鐘內,竟然都有百分之55收視率,足以證明觀眾寧看雪花也不轉台。

兩地聯手打硬仗

麗的亞視每次展開電視大戰,都不能承接下去,原因是香港人最愛看本地製作,但本地市場不夠大,以這麼細小的市場支持大量的製作,其實是做不來的,所以這場仗打至中途,往往會不夠錢又不夠人才。
現在過亞視的這班人並非製作節目出身,搞行政的較多。最後成敗,只會視乎節目好看與否,但亞視有沒有製作人才?質素比當年差得遠了。以前麗的有人才也未能反敗為勝,故要打敗無綫是極困難的事,但不能笑人打不成,而且也不是全無可能,如果要成功,一定要有革命性思維。我猜亞視今次都會動用很大的人力物力,但做好不容易,必須要有很大的魄力,我認為亞視一定要與內地作出有創作性結合,同時使用中、港市場,以及同時利用內地廉價製作成本,否則難有生路。
第一話:電視大戰
口述:蕭若元
筆錄:朱倬誼
本欄逢周四刊出

79年《天蠶變》
79年麗的電視以由徐少強及馬敏儀擔綱的新派武俠劇《天蠶變》強攻無綫,導致無綫要抽起五個單元節目,十分狼狽。 劇照

80年《大地恩情》
由老戲骨董驃領軍的《大地恩情》,打破無綫的慣性收視,打勝了漂亮的一仗。 電視圖片

81年《IQ成熟時》
麗的大膽起用了當時的著名DJ鍾保羅及鄧靄霖做主角,招攬年輕觀眾。 劇照

陣前易帥
80年由甘國亮監製的《輪流傳》被《大地恩情》打得落花流水,無綫急急推出謝賢及汪明荃的《千王之王》救亡。 劇照

陣前易帥
80年由甘國亮監製的《輪流傳》被《大地恩情》打得落花流水,無綫急急推出謝賢及汪明荃的《千王之王》(圖)救亡。 劇照

蕭若元及麥當雄(左)當年擔當麗的電視的創作大腦,炮製出多齣電視劇搶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