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選回歸十年十大醉人光景,2003年50萬人上街反23條立法的浩瀚場面應該穩佔一席。起碼這是漫畫家尊子十年來最自豪的一刻,那天閒閒哋有十萬八萬人舉起他畫的一幅海報,高叫董建華下台。漫畫家並沒有把庸官趕下台的能耐,他們可以做的,只是在收窄了的小天地裏,默默起風雲。 記者:蔡元貴
於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很多人高舉尊子所畫的「不要董建華」海報遊行,不少商戶,甚至電車巴士都張貼着這幅海報。尊子說:「嗰時大家心中有氣,漫畫海報起咗團結作用。」
尊子熱衷政治,參與方式是繪畫。他的政治熱情,醞釀於大學時代。尊子1978年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成長於文革掀起的火紅年代,跟很多大學生一樣醉心社會事務。他在校園搞過「中國周」,議論時局,「四人幫下台嗰時,成個校園都好激動,有人開心,有人喊。」當時的中大學生領袖,包括現任港區人大代表楊耀忠和教統會委員戴希立。
大學時代的校園風氣對尊子影響深遠:「同學之間會討論共產主義嘅利弊,又會探討藝術嘅社會作用。」尊子是個社會寫實主義者,他認為,偉大的藝術家不在於個人畫功造詣,而是能否與時代緊扣,與國家社會發展共存。
畢業後,尊子教過一年夜校,然後就入《明報》做記者。尊子初期只在《百姓》畫單格漫畫,諷刺時弊。其作品吸引到《明報》老闆查良鏞的注意:「我嗰時喺《明報》仲係見習生,查良鏞都唔知《百姓》啲漫畫係我畫嘅,後來知道咗,就叫我畫,但係當時王司馬仲幫《明報》畫緊,我覺得唔係幾好,於是直到王司馬喺83年過身,我先接手幫《明報》畫。」
偉大藝術家要與時代緊扣
碰巧八、九十年代中英爭拗,政治氣氛濃烈,尖酸刻薄的尊子漫畫逐漸家喻戶曉。三腳凳比喻中、英、港三方角力、跛腳鴨嘲諷有心無力的末代港英政府,還有各適其適鳥籠反映香港人沒有普選自由,回首臨近回歸的日子,尊子筆下的香港現象,教人再三欷歔。
九十年代,不少報章愛在顯著版面刊載單格政治漫畫,諷刺時局的作品百花齊放。但在回歸後,很多傳媒轉軚埋堆,報紙不再想出現挖苦高官領導人的卡通,要的是配合老闆立場歌功頌德的漫畫。「物色一個啱呢啲傳媒老闆口味,又畫得嘅漫畫家好困難。」尊子這樣解釋如今報章政治漫畫凋零的由來。新一代的漫畫家,想繪畫政治漫畫,就得鑽空子打游擊,例如上網發表。
尊子感到,讀者的性格在九七後也急速變化:「以前啲香港人比較單純,讀者好倚賴opinionleader(意見領袖),佢哋好跟從社論思想,好受漫畫影響。𠵱家社會好多元化,政治漫畫嘅功能,係引發讀者共鳴,多過帶動讀者思潮。」他認為,經歷過多次政治事件,不同勢力各自發聲,香港人意識到道理可以有很多方面,不容易再受某一方思想主導。
「只能喺有限嘅園地裏做嘢」
過去十年,政治漫畫沒有突破,尊子慨歎:「來來去去都係嗰班人,大家停咗落來。」他指出,這是由於報社的親政府立場,使漫畫家難以發揮,很多有潛質的新人都選擇加入廣告公司,香港政治漫畫的前路一片茫然:「𠵱家全香港只有兩、三間報社容得下liberal(自由開放)嘅聲音,我哋只能夠喺有限嘅園地裏面做嘢,固守住一個崗位,冇得發展。雖然係咁,我哋都會努力做好佢。」
【回歸10年倒數23日】
尊子論盡筆下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