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深水埗板間房的窮人生活、舊區的街道寫生、一班旅遊系學生構思的創意行程……,在西營盤一幢古建築來個crossover,構成一個集生活文化、集體回憶於一身的展覽。社區組織協會早前舉辦的「活在西九」展覽殺入西環,今日起在舊贊育醫院員工宿舍變身成為「活在西環」展覽,並廣邀曾在這家醫院出生的港人參觀,希望藉以收集他們的口述歷史。
大宅改裝狹窄板間房
舊贊育醫院本身是一幢古色古香的三級歷史建築,木樓梯、小火爐、高樓頂,走進裏頭像進入了時光隧道。建築師施培德在過去數年,不斷穿梭於旺角、觀塘、灣仔等舊區寫生,將街道、舊樓、露天街市面貌記錄下來。他的作品將在展覽館的地下展出。
沿着樓梯直上,昔日的豪華大宅,竟變身成狹窄的板間房。社協將這裏改裝,佈置成與深水埗貧民區一樣的小房間,並裝置了多幅巨型橫額,展示弱勢社群的生活面貌。一班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康樂及旅遊管理課程學生也來這裏湊熱鬧,展示出多個極具創意的旅遊項目,包括帶領遊客參觀香港的屋邨、建議在中環天星碼頭開設香港懷舊小吃店等。
社協幹事霍天雯表示,展覽由今日起至8月8日,於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其間會邀請深水埗板間房居民到場向參觀者講述其生活故事。她並指今次展覽的場地贊育醫院,是本港首間婦產科醫院。她呼籲在1922至1955年間在這醫院出生的香港人前來參觀,並齊齊留下口述歷史,令展覽的故事可再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