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今年2月起,美國長息因次級按揭風波影響開始下滑,令債券收益回報大升,外滙基金首季投資收入賺207億元,是該局披露季度以來最好的首季成績。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說,4月份投資收入仍有理想增長,但5月份「賺唔到亦唔出奇」,惟他相信當月減幅應不致抵銷首4個月的豐厚收入。
【本報訊】財資界人士指出,5月起美債長息逐步扯高,觀乎當地經濟仍屬偏強,以及美息暫維持橫行局面,下半年度外滙基金要在債市及滙市賺錢,殊不容易,而缺乏大型招股刺激的港股,未來表現亦難像去年有重大突破。
近年一直是外滙基金進賬支柱的港股,首季收益僅賺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跌97%,其他股票賺22億元;去年首季分別獲利67億元及77億元。至於去年只賺1億元的債券,今年首季則成為大贏家,獲利123億元。
港股首季收益2億
任志剛昨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會時稱,不能將外滙基金首季表現乘以4倍,作為全年投資收益的預算,而在新的收費分賬安排下,亦不排除個別月份,「外滙基金賺埋唔夠畀庫房」,他指5月份便有此可能。繼首季投資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3.7%至207億元後,他說4月份投資環境理想,收入仍然不俗,當月累計盈餘便增加逾140億元,單月已超越首季增加的數額,但礙於市況波動,5月份未必可以獲利。
由於今年首季仍列入06至07財政年度,按舊有安排,財政儲備從外滙基金分賬64億元,不過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已決定,今年4月1日新財政年度起,分賬機制改為類似收費安排,按過去6年外滙基金投資組合的平均投資回報率計算,07至08年度回報率約為7%,以本財政年度存放外滙基金約3700億元財政儲備計,即政府收費約260億元。
美國運通銀行高級總監及司庫陸庭龍表示,10年期美國長債孳息,從去年底逐步上升至今年1月底逾4.9厘後,因當地發生次按風波,市場憂慮拖累經濟會提早減息,故2、3月間孳息率回落至最低4.45厘,但隨後公佈的經濟數據較預期強勁,長債孳息遂拾級而上,5月初已回升至4.9厘水平,孳息扯高令債價下跌,估計會影響5月份外滙基金按市價入賬的債券收益。
全球央行處於加息周期,市場預期第3季美息會橫行,他指短期內債券收益不被看好,即使第4季美息下調亦屬預期之內,且減幅未必對債市有大刺激。
外滙基金投資回報(億港元)
香港股票收益*
2005全年:70
2006全年:359
2007^第1季:2
其他股票收益*
2005全年:205
2006全年:187
2007^第1季:22
外滙收益/(虧損)
2005全年:(195)
2006全年:173
2007^第1季:60
來自債券的回報#
2005全年:298
2006全年:319
2007^第1季:123
投資收入
2005全年:378
2006全年:1038
2007^第1季:207
註:*包括股息 #包括利息 ^未經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