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世界環保日,廣東省環保局發表今年首季度環境質量報告,指在全省21個城市中,廣州與深圳兩市的飲用水源水質未完全達標,分別排名倒數第一、第二。其中,深圳的飲用水質達標率比去年大幅滑落20%,寶安區的石巖水庫和羅田水庫,更被驗出含有超標的氨氮、大腸桿菌、氟化物等高污染物。
受污染江河有大腸桿菌
今年第一季度,廣東城市的整體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84.3%,比去年下降2.5%。而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的城市中,只有廣、深未完全達標。其中,廣州的水質達標率雖比去年上升了4.1%,達至60.1%,但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包尾。當地不合格的水源地,包括江村水廠、石門水廠、西村水廠、巴江水廠和秀全水廠。而排尾二的深圳,水質達標率80.2%,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19.8%。
報告又指,在8個屬於重酸雨區的城市中,廣、深兩市亦榜上有名。而包括深圳龍崗河、深圳河等10條江河,亦出現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大腸桿菌和耗氧有機物。
另外,繼無錫太湖爆發藍藻潮後,安徽環保局前日亦警告,巢湖已具備爆發藍藻潮的條件,湖區內充斥磷與氮兩種能令藍藻迅速繁殖的污染物,其重要支流「南肥河」入湖口現已泛起綠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