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藝術系<br>50年的基石

中大藝術系
50年的基石

中大藝術系於50年前,是培養香港藝術家的少林寺,首屆畢業的不足10人,到目前未計碩士、博士生,每年本科畢業的也超過20人,從前執教的都是名牌:何弢、文樓、王無邪、史文鴻、饒宗頤、趙無極……近年畢業的不是夏利豪、石家豪、就是藝術雙年展得主曾建華等……但港人還被視為對藝術認知薄弱,那個講了幾年的西九龍文娛中心,藝術成份存疑。是藝術家的生存空間小,還是本土藝術家不爭氣?

記者:黃潔蓮 
攝影:楊錦文、黃潔蓮

呂振光:不進步 龍頭也不保

沒機會跟系主任蘇芳淑教授面談,卻在火炭碰上了藝術系副教授呂振光,他在中大教油畫課已22年,看着時代的變遷,亦看着藝術系的進化。「現在比以前變得更熱鬧,展出機會亦由從前只有在大會堂、藝術中心,到幾年前學生們都在火炭的工廠大廈設Studio。」50年來的改變,呂教授說課程選擇亦多了,例如混合媒介、錄像新媒體創作等,老師亦趨年輕化。課程多元化,卻像蜻蜓點水式的,國畫、西洋畫、雕塑、藝術史……要在短短3年內完成。「課程結構是希望大家對美術有認識,長遠來看那是他們的本錢。要專於一科,就要繼續讀碩士、博士了。」
雖然數歷史、數資源,中大還是在學界有龍頭地位,但呂振光說若不進步,這個龍頭也不保。以他為例,他27年前在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畢業,當時來說師大是台灣念藝術科的龍頭。後來台北藝術學院的成立,聘用年輕的藝術家當教師,新的教法、自由的學習環境,10年內已取締師大的行內龍頭地位。「老牌學院有好多掣肘,如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等,都要轉型,否則就會被淘汰。而中大藝術系只是文學院旗下的一個學系,要改變並不容易。」

■呂振光的畫作,透過條子去表達他對「立、飲、行、耕」的態度。

韋一空:香港藝術家成績更好

在中大任教3年的韋一空,對於香港藝術系學生的質素,絕不存疑。「有朋友去到美國後跟我說,在美國的當代藝術家的水準也不及香港的藝術家呢!」創系時的使命,將中西藝術結合,就算今日所見,學生所畫的富中國味道的畫,也非單一的花鳥蟲魚,而會加入好多新元素。但礙於環境,學生鮮有機會出外看世界。「香港屬中國一部份,但卻還被視為殖民地城市,這些歧見間接令香港的藝術家在國際上未放光芒。」

■韋一空教授已於中大任教3年。

關晃:創意最重要

有人對中大每年只收20多個學生,對推動藝術的普及性存疑,但兼職教師關晃說,他在中大和藝術中心都有教畫畫,他說兩者之中,還是以中大學生較優勝,「中大每年由百幾人才挑選20多人出來,保持嚴選高質素。藝術中心則有教無類,學生質素較參差。」關晃所說的,除了繪畫基本功,還有創意因素,像他雖已73歲,卻擅長用不同物料拼合成一幅畫作,表達的卻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版畫,「我選用的材料有報紙、瓦通紙等,不用漂染或上色,我就是喜歡原色。」關晃說創作之路不會隨年歲而變得保守,像他以死鳥、壓碎的田螺、撲火的燈蛾,以油彩貼於畫布上,就是他愛以不同物料為創作的典範,年輕一輩也要學他這樣不受規限地創作。

■關晃今年已73歲,每天仍專注於創作,並以Studio為家。

■關晃從粉嶺舊居撿來的死鳥、死蛾,加些油彩,又是一幅另類的創作。

中大藝術展及系友作品展

■區華欣的水泥作品,在康樂棋的棋盤上以水泥、迷你樽仔表達旅遊。

■石家豪作為客席嘉賓,跟畢業同學討論其作品。

■展覽至7月8日,歡迎小學及中學生到來參觀,並會由該系學生作導覽。

■區華欣的《看那兒》,以鳥屋設計,窺看鳥的圖片。

■葉麗雯的《逗你開心》,以黏土製成迷你畫作,鋪滿樓梯扶手。

■蔡家宏的《梯子在一角》,以立體盒子砌成金字塔形後再畫上梯子,然後再畫一幅相同的裝置畫。

■碩士生Yolanda畫了3幅油畫,還特別在表面塗上光漆,使之更有相片效果。

■畫布印上「Doesitreallymeanit?」,李傑要表達的就是你肉眼看到的那麼簡單嗎?

我們的出路……
02年畢業生
林東鵬 成全職藝術家

「香港做藝術家容易,因為唔多人做。單是倫敦已有25,000個藝術家,香港也不到十分一。其實近年整個社會的藝術氣氛都很濃,04年開始了『伙炭』展,以我們的經驗,只要有氣氛就會多人睇。好似去濕地公園睇小灣鱷一樣。」

■林東鵬算是第一批進駐華聯工業中心的藝術家,並介紹給呂振光教授,之後便組成了「伙炭」。

■林東鵬設計的意念來自下雨,黑色的繩就如雨水般傾瀉下來。

06年畢業生
Natalie 怕同一圈子當記者

「畢業後已不打算從事跟藝術有直接關係的工作,不想對着同一個圈子的人。我喜歡寫作,故選擇了當雜誌旅遊記者,擴闊了我的藝術視野。但卻因太少時間留在香港,沒甚麼時間創作,這隻白色小兔,也是我在$10店買回來,然後上色,我打算多買幾隻髹上不同顏色,帶他們去遊世界,拍照作紀錄。」

Rainbow 投身小學教美勞

「我曾經想過當全職藝術家,但知道冇可能,於是選擇了在小學教美勞,也算是跟藝術有關連。現在只能在周末才有機會去創作,相對從前能在3、4日內完成一幅作品,現在得花上3、4倍時間。」其作品較為抽象,把「愛」字拆開而畫成身後的畫作。

Ocean 無業藝術家

「當初讀藝術也沒有計劃將來會從事哪一行業,只知道藝術系的氣氛好自由,跟自己的性情很相近。你看我一身爛T恤、短褲、人字拖。而且系的Studio24小時開放,在剛過去的畢業展,同學們可一邊看《溏心風暴》,一邊畫畫;還未完成的,一邊畫到午夜,睇完《洗寃錄》又再繼續畫。這種自由的氣氛,並非其他學系所及。」難怪連他身後的畫作也是隨意畫成,並無特別主題。

中大藝術2007

每年一度的中大藝術展,都會展出本科畢業生及研究生作品,今年碰巧是創系50周年,活動除在新亞書院誠明館展出,還在大學本部文物館西翼展覽廳、崇基學院行政樓展覽廳和逸夫書院大講堂越喬藝廊等地展出。
展期:即日至7月8日

網址: http://www.theartofcuhk.com

■中大藝術系50周年的紀念T恤,每件$50。

當伯樂遇上本地藝術

說嘉圖現代藝術畫廊的老闆歐陽憲(Henry),是中大藝術系畢業生的伯樂也不為過,因他的畫廊純賣香港現代藝術家作品,而當中佔6成都是中大畢業生的作品,如石家豪、區凱琳、林東鵬等。他亦曾於00年在中大教授「20世紀中國現代藝術」一課,最令他驚訝的,還是將近畢業的學生竟好多都未去過香港的畫廊。「香港讀藝術系最大壞處是『冇嘢睇』,以前的教授跟我說:『如果你睇得好嘢多,就會做到好嘢』。香港難接觸真迹差好遠!」執教1年,他發現香港有好多出色的現代藝術家,但畢業後好像消失了,從商業角度是有得做,所以6年前開設只賣香港藝術家作品的畫廊,「近年大陸的年輕畫家作品也賣到幾百萬,大陸畫已是泡沫價,長遠來說對藝術不是好事。但這也帶給香港藝術家好處,有些人會賣了大陸藝術家作品,可買入大批香港藝術作品。」如他所說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亦逐漸抬頭,以石家豪為例,6年前一幅約3呎闊的畫只$6,000,但現在卻要賣到$30,000,是一個很好的進步。

■嘉圖老闆歐陽憲也是讀藝術出身,故對於香港藝術家特別提攜。

嘉圖畫廊

地址:中環雲咸街31C號2樓
網址: http://www.grottofineart.com

■石家豪的《香港乃係唐人街》,售$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