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起源於北大的「五一九」,作為中共執政後首場學生運動,在大鳴大放中誕生,亦在反右運動中夭折。當年參與其中的北大學生王明,事後被當局打成右派,曾經三度自殺不遂。一切有關歷史,事後更被當局封鎖、銷毀。數十年後另一場學運,「八九」民運,亦在當局血腥鎮壓中胎死腹中。被當局指為「六四」幕後黑手的陳子明,多年後總結時痛惜︰「如果學生知道反右這段歷史,一定清楚當局會出動坦克來鎮壓。」
「當時聽他們宣傳,一心一意要回來建設新中國。」1951年,年僅19歲的王明,隻身由新加坡漂洋過海到大陸,並在56年考入北大。翌年,當大鳴大放席捲全國時,在高校中,北大率先於5月19日張貼出首張大字報,正式拉開學運序幕。「當時我也寫了一張大字報,向共產黨提意見,希望中國不要總是叫蘇聯為老大哥,這是對民族的污辱。這種意見,充其量你只能說我有民族主義情緒,但卻把我打成反黨的右派分子。」
「天天受折磨不想再活」
王明被判留校勞動改造︰「每天勞動完、晚飯前,先批鬥半小時,臨睡前再寫檢討,這還能忍受,最氣憤的是找一些流氓、小偷來看守我們,用流氓來鬥右派,這是污辱我們的人格!」往後每有運動,右派更首當其衝成為被整的對象︰「有甚麼風吹草動,我就要第一時間交代過去幾天做過甚麼、行程是甚麼……天天受這種折磨,你根本不想再活下去。」就在這時,一本書卻改變了他下半生命運︰「我看到《雙城記》,終於明白,就算那場革命多正確,也會有人被無辜害死,這使我對共產黨徹底看透。」
1962年,當局除去他的右派帽子後,他立刻申請出國,先後在香港、新加坡定居,營商維生。回首往事,年逾古稀的王明仍無法平靜︰「中共沒有權力鬥右派,也無權平反,我現在依然是右派,就算到死那一天也還是!」
本報記者
反右詩作:《是時候了》(節選)
──張元勳、沈澤宜
是時候了,向着我們的今天
我發言!
昨天,我還不敢
彈響沉重的琴弦。
我只可用柔和的調子
歌唱和風和花瓣!
今天,我要鳴起心裏的歌,
作為一支巨鞭,
鞭笞死陽光中的一切的黑暗!
為甚麼,有人說,團體裏沒有溫暖?
為甚麼,有人說,牆壁隔在我們中間
為甚麼,你和我不敢坦率地交談?
為甚麼……?
我含着憤怒的淚,
向我輩呼喚︰
歌唱真理的兄弟們,
快將火炬舉起
火葬陽光下的一切黑暗!!!
註:北大「五一九」運動中的學生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