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空氣質素 研加微塵指標

監管空氣質素 研加微塵指標

【本報訊】過去20年從未作出修訂的「空氣質素指標」一直被轟過時,環境保護署昨與顧問簽訂合約,耗資578萬元委託顧問以18個月時間全面檢討指標,包括考慮加入監管PM2.5微塵,更反映空氣質素,新指標有望於09年推出。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研究會考慮世界衞生組織新修訂的空氣質素指引、歐美研究結果及本地情況,制訂新空氣質素指標下的具體措施、影響程度及經濟成本考慮。世衞早前訂立的新空氣質素指標包括監管PM2.5微塵。他不諱言,本港也會將它加入有關考慮之列。
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經理劉啓漢指,絕對有需要監管PM2.5微塵,「越來越多證據證明PM2.5微塵比PM10微塵,對人體呼吸系統嘅影響大好多!」他希望政府於2009年制訂新指標外,更能提供具體可行方案改善空氣質素。
環保署發言人承認,本港需要花大量工夫,才能達致世衞建議的中期目標。他稱,「汽車改善技術已經幾乎做齊,再進一步可能係提升電氣化;城市發展方面,可能要降低城市密度、限制樓宇高度」,具體方案需經顧問研究後才訂立,今年年底完成研究後,當局將進行公眾諮詢。

環團推「呢粒鐘」指數

另外,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批評環保署,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數機制有「時差」,未能反映「呢粒鐘」空氣質量實況,宣佈自行於下月一日回歸當日,推出「呢粒鐘空氣污染指數」提醒市民。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指,現行政府發佈的空氣污染指數,只反映過去24小時的平均污染數據,並非最新的空氣質量實況。他舉例,去年2月12日渣打馬拉松當日,環保署於早上8時公佈空氣污染指數為「甚高」,有132,但若以每小時作計算基準,「呢粒鐘空氣污染指數」只屬「偏高」的84,可見現行指數不能反映實況。
環保署回應指,每小時公佈的空氣污染指數,是量度所得的空氣污染物濃度,與空氣質素指標相比較,再選取當中最高的數值作為該小時的空氣污染指數。

顧問部份研究項目

●了解相距多久才需要更新空氣質素指標
●是否監管PM2.5微塵
●檢討現行環評及投訴機制
●檢討空氣污染指數,包括如何令市民更易掌握現時污染水平及對健康影響

資料來源: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