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灘酷熱現罕見紅潮

泳灘酷熱現罕見紅潮

【本報訊】本港南區多個泳灘昨日出現罕見的旋溝藻紅潮,漁農自然護理署化驗後證實與上周馬灣發現的屬同一品種。有皮膚科醫生奉勸泳客,旋溝藻可能對眼睛及皮膚造成傷害。
昨日出現紅潮的分別是淺水灣泳灘、南灣、中灣和舂坎角泳灘。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掛出紅旗,勸喻市民切勿下水。漁護署發言人稱,多個南區泳灘發現的紅潮與上周馬灣出現的紅潮,同屬非常罕見、不含毒素的旋溝藻。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黃容根指出,近日天氣少雨酷熱,水溫偏高,憂慮會爆發98年的紅潮災難,重演養魚大量死亡的事件。鯨豚研究計劃研究總監洪家耀說,紅潮令水中氧量減少,目前適逢是休漁期,紅潮將有礙幼魚成長,間接影響海豚食物資源。

游水可損眼及皮膚

皮膚科醫生史泰祖指出,本港近年發現的紅潮,與環境及工業污染有相當程度的關係,泳客如冒險落水,有可能對眼睛或皮膚造成傷害。
天文台指,上月份較正常5月溫暖及陽光充沛,平均氣溫攝氏26.4度,較正常高0.5度;總日照時間為183.4小時,較正常多約19%;然而上月較少雨,錄得288.3毫米雨量,較正常少約9%。
全世界可引發紅潮的生物大約有330種,而曾在香港引起紅潮的品種有70種。在香港浮游植物類群裏,硅藻和甲藻是兩個最常見的組別。

港島南區淺水灣昨日發現紅潮,導致海水十分污濁。
周志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