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猿之終極海難》宣傳以壯觀作賣點,大概是逼於形勢,由電視進駐影院,唯有從這方面招徠觀眾,明知很難勁得過《鐵達尼號》,也只好硬着頭皮偏向虎山行。一般人心目中大銀幕不能取代的優勢,不外是那個「大」字,驚濤拍面如果沒有照頭淋效果,誰也不覺得有必要依偎在男友臂彎裏尖叫。家中那架plasma再宏偉,亦無力提供這種殺到埋身的刺激,對着一缸游來游去的熱帶魚,就算身子弱到林黛玉的地步,都不會眼花花暈浪。
或者說,暈的不是波濤洶湧的浪。唉,你看我,越說越口齒不清……劇集《海猿》之所以令人神魂顛倒,很大程度上正因為波濤洶湧──人肉的波濤。有昅女嗜好的讀者請勿衝動,這套日劇奉送的肉團不附設在靚女胸前,而是實淨地賁起於一群漢子身上。比較純情的煲劇族,可能死心塌地沉醉於伊藤英明那雙明媚的眼睛,但導演賣大包賣得這麼殷勤這麼慷慨,眾男演肌肉頻密過洗面刷牙,辜負人家的拳拳盛意太沒有禮貌。冰淇淋擺在冰箱外面太久會溶的,不吃白不吃,老派人痛斥「冇衣食」,進步份子怒喝「唔環保」。
電影廣告的「巨輪沉沒千人命危,他拼命挽救生命,但可否挽回愛情?」縱使力竭聲嘶,恐怕吠的是一棵錯誤的樹。習慣了劇集廣贈的溫香硬肉,其實誰在乎大結局不大結局?甚至,最好永遠沒有大結局。伴着一個心愛的人出生入死太疲倦了,尤其因為一路以來,教人甘之如飴的是一種煮飯仔的樂趣。日常、平淡、親切,望都望無風無浪,空間淺窄沒關係,攝影機可以擺在床下底和沖涼房,反正他們不介意一面洗身一面談笑,一面掌上壓一面飛眼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