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亞洲電視第六度易主終於落實,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昨天正式批准國務院直屬企業中國中信集團及查濟民家族財團入股亞視,首次讓國企成為本港免費電視台的主要股東,持股量達14.81%,大股東查家組成的財團則持股47.58%。立法會議員劉慧卿批評,內地沒有新聞自由,中信入股只會令人擔心亞視成為中央電視台,「如果中央尊重一國兩制,根本唔應該搵國企介入香港傳媒」。 記者:何凱兒 莊曉陽
政府昨天公佈上述消息。廣播事務管理局與工商及科技局發言人均強調,亞視新股東已就持牌機構的言論自由和編輯自主,提供了具法律效力的承諾,這將成為亞視牌照的續牌建議書一部份,以確保亞視維持一貫的言論、編輯自由,並提供適合香港人口味的節目。
港資淡化中資 收購獲批
這次股權易手始於去年5月,孔丹領導的中信集團透過旗下中信國安向亞視另一股東、政協常委陳永棋收購亞視22%股權,但由於中信國安不符合持電視牌的資格,入股須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批准,至本年4月初,查濟民家族中途殺出,收購亞視約47%的股份,成為亞視最大股東,攤薄了中信集團的股權至約15%後,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本月批准整項收購。其中行會豁免中信作為境外投資者不能持逾2%廣播機構股權的限制。
雖然新任亞視主席查懋聲、查懋德、孫亞雷、鄢鋼、費道宜及DavidRoberts六名人士均屬《廣播條例》(第562章)的不符合持牌資格人士,因為他們都擁有與電視相關的業務,但全部獲特首會同行政會議豁免。工商及科技局發言人解釋,因為他們持有的電視相關業務不在港經營,也沒有影響力,不會引致跨媒體壟斷,所以才批准六人擔任亞視董事。
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質疑,查懋聲等股東入股亞視,只是為了「溝淡」中信集團的股權,令整個交易更易獲得批准,但政府從來沒有解釋,「𠵱家政府快刀斬亂麻批埋!」她表示,由國企入股香港傳媒是負面訊息,因為內地從來沒有新聞自由,令市民擔心亞視成為中央電視台。
被問及是否刻意拖延中信集團的申請,讓亞視有足夠時間找港資淡化「紅色勢力」,廣管局發言人稱,基於中信屬境外投資者,局方須較長時間審批;查氏家族則明顯是本地資金,故審批比較簡易。工商及科技局發言人則力撐新股東有助亞視發展,增加電視業的競爭。
學者斥「開了很壞先例」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質疑,政府為何批准中信集團入股亞視,這等於變相容許內地人擁有亞視,「免費電視應該係畀本地投資人士為主,係咪冇其他本地財團有興趣?」他批評這是不正常的做法,開了很壞的先例。
工商及科技局也承認,難以界定亞視日後是否違反言論自由、編輯自主原則。至於如何釐訂亞視有否履行確保言論自由及編輯自主的承諾,發言人稱,「好難假定,要真係發生先知。」
亞視股權變動事件簿
57年:英國麗的呼聲在港作有線廣播
63年9月:麗的電視中文台成立
81年6月:澳洲財團以1.2億元購入麗的呼聲的61.2%股權
82年6月:邱德根以1億元購入麗的50%權益
82年9月:易名亞洲電視
84年:邱德根以5000萬元購入澳洲財團所持餘下亞視股權
88年7月:林百欣與鄭裕彤家族以4億元購入亞視三分一股權
94年3月:林百欣家族進一步增持成為亞視最大股東
98年5月:封小平夥拍劉長樂入股亞視,封掌控行政大權
02年6月:封小平辭職,劉長樂與陳永棋透過今日亞洲購入46%股權,劉成為最大股東
02年11月:陳永棋與紡織商人南方棟透過DragonGoodwill向麗展購入32.75%亞視股權
06年5月:中信集團宣佈入股亞視22.22%股權,一半由陳永棋轉讓;一半由亞視發出新股
06年10月:亞視向廣管局提交申請,引入中信集團為股東
07年4月:亞視公佈查濟民家族入股亞視成為大股東
07年6月:行政會議通過亞視股權變動,查家成為亞視大股東;中信持有14.81%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