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千次餘震災民無助 缺糧水瞓街頭

雲南千次餘震災民無助 缺糧水瞓街頭

「救災通通未到位,這麼嚴重的災區,沒有糧食,沒有食水供應,一樽水也沒有。」雲南普洱市寧洱縣發生6.4級大地震後,發生逾千次餘震,災民的恐慌擴大,不敢返回搖搖欲墜的寓所,不斷湧入縣城廣場,令廣場擠滿避難人群。由於災區救援物資不足,帳篷嚴重短缺,廣場大部份災民,均無帳篷容身,只能用買回來的帆布、膠布搭建臨時棲身之所,遮風擋雨。 《蘋果》記者雲南直擊

雲南普洱市前日發生猛烈地震後,災情陸續浮現,受災人口進一步上升,截至昨晚8時,已造成3人死亡、313人受傷,其中28人重傷,整個普洱市共53.6萬人受災,9萬間房屋倒塌、27萬間房屋受損,經濟損失高達25億人民幣。

廣場擠滿人「插針不入」

昨晚是寧洱縣6.4級地震後的第二夜。本報記者奔走災區一整天,在昨晚入夜時分,發現近日成為災民避難所的縣城廣場,避難災民越來越多,整個廣場堪稱「插針不入」。有單位因廣場爆滿,索性在廣場邊緣、鄰近自己單位的地方,搭建帳棚,安置不敢回家或家園盡毀的職工。
晚上8時50分,災區下起地震後首場雨,廣場上眾多沒有帳篷容身的災民既驚又喜,驚的是上天下雨,自己卻無處容身,惟有用買回來的帆布、膠布,自行搭建臨時棲身之所;喜的是,不少村民認為,天公下雨,意味不會再有大地震。有災民對此,只能說一聲:「但願如此。」
普洱市寧洱縣地震後,發生了1,026次餘震,3級以上餘震26次,最大一次是前日上午10時49分5秒(即6.4級地震後5小時)的5.1級餘震。
災區人心惶惶,災民寧願在空曠地區露宿,也不願返回自己的家,但災區救援物資卻嚴重不足。本報記者昨日到訪災區多個村落,發現許多村民仍未收到足夠的救援物資,不僅帳篷不足,記者觸目所見,許多災民也未收到賑濟熟食。災民一日三餐,只能自掏腰包,花錢買麵,然後在土堆、用木柴,開火煮食。

為防哄搶 索性不發帳篷

大新寨村是今次地震的重災區,該村第六隊有140戶居民,只獲分配20多個帳篷。村有關方面為免居民哄搶,索性拒絕發放。該村其他村民,即使有災民獲得帳篷,但數量明顯不足,兩個家庭被迫共住一個帳篷,起居生活非常尷尬。
此外,也有災民投訴,當局一方面擔心災區爆發疫情,呼籲災民不要飲用井水,一方面又未能提供足夠的食水,甚至連一樽水也沒有。大新寨村一名周姓村民,見記者拍下當局向每名災民派發牛奶的情況,不禁向記者投訴:「你拍這些沒用,只有這些牛奶。」
新華社報道,為安置災民,民政部繼前日急調5,000個帳篷往災區後,昨再增撥1萬個帳篷;而民政部亦已會同財政部,向災區撥出2,700萬人民幣。

雲南普洱地震災情

受災人數:53.6萬人
死亡人數:3人
傷者:313人(其中28人重傷)
房屋破壞數目:倒塌9萬多家,嚴重損毀12萬家,輕微損毀15萬家
緊急轉移人數:17.9萬
直接經濟損失:25億元
茶廠損失:寧洱縣太達村10家茶廠被迫停產,其中一家損失逾100萬元
發生餘震次數:1,026次
中央賑災支援:2,700萬元
註:傷亡數字截至昨日下午4時
資料來源:新華社

官方提供的帳篷嚴重不足,災民只能用膠布、帆布,自行搭建簡陋的容身之所。本報記者攝

雲南普洱地震災情嚴重,大批武警加入救援。
本報記者攝

鄧先生一家四口的安樂窩,地震一瞬,剎那盡毀。本報記者攝

災民獲發放紙包奶。本報記者攝

災民在一片頹垣中升火煮飯。本報記者攝

地震災民頭部受創,正接受診治。本報記者攝

雲南普洱市受災人口53萬,當局昨再增撥1萬帳篷。本報記者攝

官方提供的帳篷不足,災民擔心再有猛烈地震,惟有空地方,當街露宿。本報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