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孚慶 港報人回京換20年勞改

王孚慶 港報人回京換20年勞改

「1951年10月至1954年9月,我蒙受『國際間諜』的不白之寃被公安部扣留審查……只是在1958年之後,留下了二十多年的空白……」這份自傳是香港作家王璞的父親、中國老報人王孚慶,為86年大陸官方通訊社中新社評職稱而寫。他所言二十多年的空白,是他被遣送到大興安嶺勞改的那段苦難日子:同行的高齡母親次年凍死;緊接第三年,妻子得肺病,獲准帶同王璞等女兒南下長沙生活,自己卻獨自一人留在當地。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中國報壇的王孚慶,以跑政治新聞見著。「1947年10月,香港《星島日報》社長林藹民邀請下,我爸來香港工作。」王璞亦因此在港出世。那時,香港除了共產黨的《華商報》和國民黨的《國民日報》之外,其他報紙不重視政治新聞。王成為該報系首個專跑政治新聞的記者,其後更升任首席記者。
「但1950年10月,中共解放廣州後,我爸爸又應《人民日報》社長范長江的邀請,於1951年回北京,希望為國效力,亦希望能在新聞工作上有所發揮。」結果,他被組織分派到中國人民保衞世界和平大會,擔任宣傳部秘書,做些跟傳媒不沾邊的工作。沒多久,爸爸突然失蹤整整三年,被列為「國際間諜」。

剖白蒙寃感受成右派

「媽媽那時很緊張,一直託人尋找爸爸的下落。」王孚慶其後回到家人身邊,但厄運並沒離他而去。1957年初,有領導鼓勵他說說蒙寃感受,他不說,但在領導的多番勸喻下,他說了3年坐牢的感受,令在場人士莫不流淚。這次講話卻讓他成為右派分子。1958年,王孚慶在母親大人和妻女兒的陪伴下,一家六口走上通往大興安嶺的勞改之路,「據報,乘該列車到大興安嶺的右派知識分子,多年後活着回京的,只有我爸一人」。1918年生,1996年離世的王孚慶,1979年獲得平反,但因右派的帽子,餘生並不好過。據悉,他亦因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向國外媒體透露「國家秘密」而無辜受牽連。

王璞

晚年的王孚慶弄孫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