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對領導人病逝的訃告,從能否發佈、發佈機構和時間、對死者的評價等,設有一般的程序規定,但如果死者身份特殊或有爭議,背後往往牽動政治角力,訃告隱含的「達文西密碼」就不易破解。
訃告沒提經濟工作貢獻
由於黃菊身兼中央政治局常委、副總理身份,因此其訃告照例由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領銜發出。如果領導人曾擔任軍職,「沉痛宣告」的機構還會加入中央軍委。
對於黃菊病逝的訃告,外界最關注的當然是對他的評價。由於上海福禧投資挪用上海社保基金取得滬杭高速公路經營權,發生在2002年3月,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是黃菊,外界一直質疑他難以置身事外。不過,官方的蓋棺定論似乎沒有透露蛛絲馬迹,毫不吝嗇地送出三頂大帽子:「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要拆解對黃菊的評價,最好的參照是1994年姚依林病逝時的訃告。姚依林生前也是政治局常委、主管經濟工作的常務副總理,官方訃告稱他為「黨和國家的優秀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經濟工作的卓越領導人」。革命家的諡號,顯然不適用於黃菊等第四代領導人。訃告沒明說黃菊主管經濟工作的貢獻,是否對他負責的金融、安全生產等工作留有伏筆,不得而知,但黃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地位,似乎高過姚。按《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卓越」就是「非常優秀」。
享有超乎尋常的「諡號」
所謂「優秀黨員」、「忠誠戰士」,自然是要撇清黃菊與上海社保基金案及陳良宇案的關係,言下之意,黃菊同志不是貪官、經得起糖衣炮彈的考驗。而且,多數領導人的悼辭中已省略了「優秀黨員」一詞。可見,江澤民對愛將黃菊病逝甚為重視,在評價問題上是「寸土不讓」,而胡錦濤似乎無意深究,以致黃菊可享有超乎尋常的「諡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