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發生的維珍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震撼全國,矽谷當然也不例外。本地一間社區學院DeAnza(在蘋果電腦總部附近)的學生感受更深,原來6年前該校差點兒發生同類事件:一名菲律賓裔學生AlDeGuzman被發現家中藏有槍械、炸彈及在DeAnza校園行兇的計劃、地圖,幸好DeGuzman沖印其手執槍械的照片時,沖印職員機警及時報案。DeGuzman在取回照片時被捕,警方並疏散全校師生,搜索炸彈但無發現。DeGuzman被判監80年,3年前在獄中自殺。
顧得私隱 失了安全
和維珍尼亞理大槍手趙承熙一樣,DeGuzman的文字當中提及效法99年哥倫拜恩高中槍擊案的兇手,他亦被診斷精神有問題(嚴重抑鬱及有自殺傾向),同時都是小時移民美國。當時還有論者質疑DeGuzman雖然有計劃行兇卻沒有執行,刑罰是否過重?此外,不久前在加州中部的Fresno州立大學附近又發生一宗槍殺案,槍手是該校學生,家在矽谷灣區,據聞起因是玩遊戲機Playstation發生爭執。
全國校園應作出檢討,其一:在通訊科技發達的今天,學生普遍使用手機及電郵,學校應裝設完善的警報系統,每當發現危機,立即通過所有渠道,包括廣播、電子告示牌、手機短訊及電郵通知學生。其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趙承熙的老師及同學在事發前從其言行及寫作早懷疑他的精神有問題,法院亦曾轉介趙承熙接受治療,但後來卻沒有跟進,不了了之。
大學生自殺問題須關注
而美國大學由於保障私隱權關係,即使學生出現問題亦不會主動通知家長,筆者認為趙承熙家人如果能夠及早照料,可能避免慘劇發生。記得學生時代填個人資料時必有「緊急情況聯絡人」一欄,精神出現問題為何不能視為緊急情況而聯絡家人呢?雖然私隱權重要,但也應和人身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據統計全美大學生的第二大殺手是自殺(僅次於車禍),大學生情緒問題不容忽視,以矽谷名校史丹福大學為例,有所謂「史丹福鴨症狀」(StanfordDuckSyndrome),意思是指學生有如湍急水流之中一隻鴨子,表面上不動,但其實已出盡氣力撥水,壓力之大不言而喻。而學校標榜校園快樂的一面,更有礙學生把不如意事拿出來討論,埋藏心底只會成為計時炸彈。年初華裔史丹福博士生周夢瑤(MayZhou)失蹤,之後遺體被發現於其車尾箱,警方初步列作自殺案處理(周夢瑤家人認為死因有可疑,已另聘獨立法醫開棺驗屍)。總而言之,校園如此多事,家長不得不感心寒,加強和子女的溝通方為上策。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