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九鐵高層兵變時,股民認為是地鐵(066)與九鐵提早合併的好時機,地鐵股價被炒上。但是,近日地鐵與九鐵合併的法案已接近完成,地鐵股價卻沒有令人驚喜之處,毫無炒意。目前,全世界的大企業都流行合併,美國股市在近一段時期的上升也是基於合併消息而產生,為甚麼要合併?答案很簡單,規模擴大,提高經濟效益,節省重複工作、成本,同時減少競爭,利潤自然上升,這一切,可以收納為協同效應。
地鐵大股東是特區政府,九鐵是特區政府全資擁有,政府本該有絕對權力搞合併。可是,因為這兩家企業是通過立法成立的,合併得通過立法會。立法會有一大群為民請命的議員,他們一聽到合併,第一件事就是想到減票價。平日,兩鐵票價立法會無權制訂,這一次有機會要徵求他們的同意,怎麼不趁機慷地鐵股東之慨?於是,為了合併,不得不迎合立法會議員的要求。5月18日,廖秀冬局長終於公開證實:地鐵承諾兩鐵合併後兩年內不加價的承諾延至2009年6月,比原來的承諾延長一年。兩年不加價,未來兩年香港卻極可能出現一個不小的通脹,公務員加薪、人民幣升值、基建上馬……都是通脹重臨的迹象。地鐵不加價,除非地鐵接管九鐵的物業發展權能賺大錢,否則,合併是利是弊仍有待觀察。股市長毛DavidWebb已經公開說要號召地鐵小股東投反對票,反對合併,特區政府以為只要自己讓步,滿足立法會議員的要求,合併之事必然水到渠成,可是,萬一地鐵小股東投下反對票,合併不成,那就是另一個國際大笑話。
地鐵有30萬小股東,這些小股東心情可矛盾呢!因為大部份地鐵小股東也是地鐵乘客,地鐵兩年不加價自己可以省車費,但股價因此受影響。兩鐵不合併,九鐵為了與地鐵競爭,打算建「沙中線」,即沙田到中環的過海線,合併後,地鐵已有一條過海線,肯定對興建多一條過海線有保留,以免分薄原本的生意。
地鐵利潤實際靠地產
反對建沙中線的應該還包括兩家巴士公司,沙中線一建,過海巴士生意大減也是意料中事。全世界各地的政府多將地鐵,甚至巴士視為一種福利,由政府津貼,讓地鐵上市的地方不多,因為真要收回全部建地鐵的成本,票價必然非常高,香港地鐵的真正利潤實際上來自地產發展。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