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稱特首認受性低

陳太稱特首認受性低

【本報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為前下屬發聲,狠批推行五年的高官問責制影響政務官士氣。她又指特區政府回歸10年來施政舉步維艱,源自特首認受性有限,而有30名直選議員的立法會,認受性較特首還高,她不點名批評非普選產生的特首曾蔭權認受性甚低。
陳太早前接受港台節目《鏗鏘集》訪問,節目今晚播出,暢談回歸感受。陳太說,前特首董建華02年推出的高官問責制時沒有釐清問責局長與公務員之間的關係及角色,問責局長和常任秘書長,以至其他公務員缺乏互信及合作,難以順利工作。她舉例,董建華當年曾稱,日後到立法會解說及拉票等工作會由局長負責,但最終實行時卻非如此,不少相關工作都是由常秘處理,分工顯然不清晰。

議會無票施政困難

問責制的另一問題是下情不能上達,影響政策制訂。陳太解釋,即使是低級官員,以往也有機會直言進諫,但問責制下負責制訂政策的局長「未能掌握好最好的資料」,「試問這又如何制訂最好的政策呢?」
特區政府回歸後施政越見困難,陳太認為癥結在於特首認受性有限,直指「一個還不是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自己去委任一班高官,究竟他們向誰問責?向市民?向立法會?還是向行政長官?」
陳太更將特首與立法會作比較,指特首非普選產生,立法會60議席中卻有30席來自普選,「那麼,立法會的認受性要比行政長官還高」。她並指政府施政較以往困難,也源於政府在議會內沒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