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社會<br>國企上繳紅利不利投資者

有利社會
國企上繳紅利不利投資者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圖)上周三決定,自今年下半年起,先在中央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恢復國企向中央上繳紅利,日後上市國企大股東將須按行業分類,向財政部上繳不同比例。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認為,這對社會來說是好消息,但中短期而言,對投資者則是壞消息。

派高息注資機會降

陳氏在研究報告中表示,新措施可增加政府在公共開支方面的財政彈性,然而會削弱國企的投資能力,但由於往往他們的投資最後都是浪費,因此反而有助於政府遏止投資增長過度。東方證券研究所研究員馮玉明相信,政府可動用的資金增加,會對其支持發展的產業和企業產生積極作用,日後上市國企派現金股息的壓力會增加。
不過,對投資者來說,大股東要向政府上繳部份股息,將降低上市國企派高息的積極性;另外,隨着大股東投資能力下降,上市國企將須自行承擔更多具風險與回報率偏低的項目,日後大股東注資個案將會減少。以往那些投資初期高風險及低回報的項目,多數由大股東用派息所得先行投資,待項目成熟後才注入上市公司。長遠而言,陳昌華相信,此項改革有利於中國企業的經營與國際公司睇齊。

下半年公佈比例行業

內地《經濟觀察報》報道,具體的分紅比例、徵收行業、收取資金短期內的應用方向及資金的合理分佈等具體政策,會在今年下半年水落石出。對於早前有消息指,央企上繳比例介乎0至15%,報道引述財政部企業司司長賈諶明確表示,不會是這個比例。他並表示,一份說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的報告已由財政部提交給國務院,待國務院審定後,可能會在近期公佈。
去年全國國企實現利潤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央企業佔7700萬元,按三成派息比率計,央企大股東所收股息將達2310萬元。據財政部研究機構估算,07年央企收益將超逾8000億元,若加上地方國有企業利潤,規模將逾1.2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