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食無憂 - 岑逸飛

惟食無憂 - 岑逸飛

孫中山在《建國方略》提到:「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而飲食之於中國人,不僅是充飢乃至享受,而是視作人生至樂的追求。
對中國人來說,不論窮富貴賤,總離不開吃,不論是青菜豆腐,或是滿漢筵席,窮有窮的享受,富有富的享受,而且窮人享受未必差過富人。筆者有次曾赴某大富豪飯局,他可能吃山珍海錯太多,吩咐專人炮製一道魷魚蒸肉餅,但味道及不上大牌檔貨色。
如今談飲食,已不是色、香、味那麼簡單。在中國人社會,飲食是協調人際關係的手段。香港的公關,如果不搞飯局,只給宣傳資料,恐怕達不到效果,只有一起聚食,才能達到歡樂和合的目的。
飲食在中國人的神奇作用,除了公關,更可消除悲觀。一個典型例子,是蘇東坡寫《前赤壁賦》,剛感慨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對人生短暫寄予悲情。但這種悲情維持不了多久,因為有美食美酒當前,且看蘇東坡馬上寫道:-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中國人只要飲飽食醉,甚麼抑鬱都沒有了。難怪古人說:「惟食無憂」。朋友相聚,話題總是甚麼時候找間好的菜館,「食餐勁的」。這其實是對現實人生的極微小滿足,而小小要求,卻能令人咀嚼人生美好。
即使瀟灑如莊子,他也說上古社會最值得令人懷念的,乃是「含哺而嘻,鼓腹而遊」,意思是說,吃飽後嘴裏仍含着殘餘食物,搓搓肚子,無憂無慮四處逛逛,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