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10年百人誌<br>雞農悲歌 雞場改種士多啤梨

回歸10年百人誌
雞農悲歌 雞場改種士多啤梨

關榮建的試驗農場,四處掛着閃閃反光的雷射唱片。「用來趕啲雀㗎!」隨手摘下幾顆嫩紅的士多啤梨遞給記者,唔酸喎,不過都唔甜就真。關榮建像看穿記者的表情,「咁算成功咗一半喇,要由頭學起」。看着滿園繁繁雜雜的芹菜、油墨菜,養雞幾十年,因為禽流感,關榮建最終還是交出雞牌。看着附近的農場變成地產發展商的葡萄園,他狠下心腸跟六萬呎雞場說再見;幾十歲人了,這一年,他重新起步,由士多啤梨開始。 記者:張嘉雯

農場很偏僻,記者的車跟着關榮建,走呀走,迂迴曲折,大路駁小路,然後是一幢幢別墅式住宅,路口站滿西裝友,拿着售樓書,走到馬路攔截車輛,介紹他們口中的葡萄園。

全港雞場剩41個

車停在農場外,很多狗,大群大群,遇人即吠。關榮建揮揮手,掃走摺枱上的蒼蠅,招呼記者坐下,拿着一瓶礦泉水,大口大口喝下,「我老竇嗰代就開始養雞,我11歲就跟住做,幫啲雞斟水鏟雞屎,15歲開始自己養,當係終身職業。」
97禽流感,我們無雞食,他們以為殺了過百萬隻雞就看到出路。結果十年間,零零星星的爆發,停停開開,開開停停,他們幾乎無飯食,「咁樣爆嚟爆去,售價好大波動,好似計時炸彈咁,我哋好難生存。」
「禽流感嘅時候,我哋最低潮,冇得講價錢,啲雞根本冇人要,政府肯買起晒,都好過擺晒喺度,有啲同行仲要賣電器、揸的士幫補。」直至02年出現供雞隻注射的疫苗,業界以為是一線曙光,結果「得個桔」,「當時諗住雨過天青啦,原來唔係,呢幾年明明控制到,啲專家又係咁講話香港唔適合再養,真係好唔忿氣。」
「好多人都交咗牌喇,捱唔住,香港,冇晒農業喇。」關榮建說,三分之二雞農已交回雞牌,全港雞場只剩41個,說着指向身後大片山巒,「有啲行家清咗個場,賣畀新鴻基。成個場三萬呎,由嗰邊軍營一路起,前面啲豬場全部攞晒嚟起樓。香港house少、apartment多,呢度近邊境,啲人大陸有生意,就會買呢度。」

「睇住雞大似湊仔」

「我哋以前好風光,賣過年雞,年廿八高峯期,全新界周圍都係雞車,捉雞嘅人三日唔瞓覺,年卅晚亥時收工,初一子時開工,全年無休。平時好得閒,唔使好似打工咁朝九晚五,好自由。」關榮建說,09年中香港街巿將再沒有活雞,他自己也在今年四月起轉營室內種植,主攻水果蔬菜保鮮工作,還打算種植好多士多啤梨。
「政府不嬲唔支持農業㗎啦!農業其實係好大學問,只係香港咁唔睇咋。做雞農諗住做一世,估唔到40幾歲就要轉行,都冇話後悔嘅,去到乜位置都係求生存啫,呢行都曾經帶畀我歡樂嘅時光,睇住雞大好開心㗎,好似湊仔咁。」
【回歸10年倒數29日】

關榮建從前的雞場(圖)已變成士多啤梨種植場,他慨歎被禽流感趕上末路。 陳亮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