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委會代表大律師結案批評<br>教院聆訊:李國章、羅范供詞不可信

調查委會代表大律師結案批評
教院聆訊:李國章、羅范供詞不可信

【本報訊】作為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及該局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在官場去留關鍵的教育學院風波調查委員會,有關代表律師將於本星期進行結案陳詞前夕,代表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資深大律師余若海昨晚公開其結案總結,批評李國章及羅范椒芬的口供多處不可信(clearlyfoundwantingintermsofcredibililty),亦故意隱藏部份事實,包括無法相信李國章沒有說過「強姦」(rape)教院的字眼,羅太沒有命令「炒」學者等。至於教院副校長陸鴻基口供亦被質疑大部份為道聽途說(hearsay),只有教院校長莫禮時屬誠實證人。

陸鴻基道聽途說

經過33日聆訊的教院風波調查,將於周二及周三(5日及6日)由各方代表結案陳詞,再由獨立調查委員會撰寫報告提交特首曾蔭權。代表委員會的大律師余若海在陳詞中,分別歸納李國章、羅太、莫禮時、陸鴻基及梁國輝口供的可信性,指李國章口供六大不可信及羅太兩大不可信之處。
余若海指,李國章在作供時故意淡化他希望中大與教院合併的意慾,多處口供出現不可信,包括教院校董會前主席葉錫安及前副主席陳永堅都力指他曾說「強姦」一詞,這不可能是二人同時誤解其意思所致。同時,在他與莫禮時的被錄音電話對話中,李國章稱自己大聲與莫禮時說話只因他正用電話揚聲器,余若海批評這是李刻意淡化他在電話中的忿怒及威嚇性。
李國章指無意逼教院與中大合併,但他出席教院校董會的記錄及在教資會秘書長史端仁草擬給特首討論教院未來發展的文件中,他將「聯邦制」刪去,只餘下合併模式等,顯示李國章希望教院探討合併可行性。
同時,在02年7月10日,剛上任的李國章與莫禮時飯局,李強調自己只屬聆聽莫禮時的意見,又指莫禮時希望鯨吞其他師訓學校的說法,被批評為完全不能相信,因該飯局是由李邀請莫出席,李不可能處於被動狀態。
羅太同被批評部份口供不可信及不夠坦白,包括她下令舊同學兼教院教授莫慕貞「炒」教院教員葉建源或不許其晉升,羅太起初回應說不記得(couldnotrecall),後又改口為沒有說過(hadnot),但她卻堅稱記得自己沒有說過不許葉建源晉升的話,反映前後矛盾。另外,羅太否認曾向教院有負面的看法,但多名證人如教資會前副秘書長黃海韻、教院教授盧敏玲及香煥琼均作出指證,認為他們無理由需要捏造證據攻擊羅太。余指,羅太在這部份證據明顯地不夠坦白。

莫禮時誠實證人

另外,余若海說,整體來看,莫禮時是一名誠實的證人,但記憶非常差,對於教統局的任何事情均反應過敏,包括莫覺得羅太將負面對付教院,而李國章一心想中大吞併教院等,因此莫會將部份與李國章的對話混入個人想法及感覺;至於對羅太要求他「炒人」的指控,也因其過敏導致有此聯想,並作出有關指控。陸鴻基也同時被指反應過敏及聽從莫禮時所說,但由於在多件事上均屬道聽途說及無法解釋,余若海認為其口供受質疑,包括陸鴻基指李國章要求他發聲明譴責教協,但被對質時卻沒有直接說出。
接近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最壞的打算是「放棄」李羅兩人,指李國章不是公務員,離開政府較容易,但羅范椒芬較「難搞」,因為政府很難解僱公務員,若報告真的對她不利,最佳的方法是說服她,看看能否找到一個大家都接受的方法,讓她體面地離開廉署。

調查指羅范椒芬部份口供不可信及不夠坦白。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