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小吃 - 蔡瀾

台南市小吃 - 蔡瀾

翌日我們在台南市逛菜市場,早餐吃羊肉餐。一大早吃羊肉,也只有台灣,要是香港有這舖子,羊痴就發達了。
赤肉白灼,羊腩則是紅燒的,還有羊肝、羊腰和羊腸,單單缺腦。也不炒,想起台中廟口有一檔,用金不換炒羊肉,味道至今不忘,下次得再去台中一趟。金不換,原名羅勒,台灣人叫為九盞塔,炒貝殼類也極和味,潮州就有一道金不換炒薄殼的菜,鮮得不得了。
我們的下一輯節目會到新加坡,乘在台南有點空暇,買些手信給媽媽,老人家愛吃帶甜的東西下飯,有什麼好過肉鬆呢?說到肉鬆,最高級的並非「新三陽」,而是一家叫「黑橋牌」的,本店就在台南。
別以為肉鬆只是一種,在台灣分為長纖維的,叫肉絲。炒得像羽絨的,叫肉絨。又幼又細,成粉狀的,叫肉酥。工作人員見我一買,也大包小包地搶購。
「黑橋牌」著名的產品還有香腸。台灣香腸比香港的臘腸更甜,又肥大,不是亁癟癟的。在炭上一烤,夾片大蒜,味道奇佳。
這裏賣的香腸種類多,計有原味的,也叫「古早味」,這三個字我特別喜歡,帶着懷舊,是從前的味覺的意思,另有蒜味、五香、紅麴、珍味腸、辣椒腸和用羊肉灌的羊腸,如果在香港開家分行,一定生意淊滔。
在台南,也不能錯過「度小月」的擔仔麵。大家以為度小月的主人姓度,原來姓洪,以捕魚為生。但每到八、九月打風,無法出海,這段時期,人稱「小月」。
洪老為了生計,苦思不已,想到在福建漳州吃過一碗肉燥麵,就擔了擔子賣起麵來,度過了困苦的小月,所以把店名叫為度小月。
用海蝦熬的湯,加上肉燥的香味,這碗麵很小巧,但的確好吃。當今店還是維持着小型的,每天擠滿客人,而他們生產的肉燥確是已聞名天下,賣到海外,像我們的豆豉鯪魚,賺個滿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