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在娛樂圈打滾49年,5歲加入電影圈拍過數十部電影,對武術有着濃厚興趣的他做過武師、武俠電影導演,其中自編自導自演兼自唱的《霍元甲》和《陳真》走紅東南亞,近年退居幕後,分別在亞視、英皇電影做過高層,現時擔任有線執行董事,成立娛樂新聞台和驕陽電影。
我在麗的時代已認識張國榮,那時我既做幕前也做幕後,既是歌星又是演員,張國榮是很典型的傲氣青年,因為歌唱比賽得了冠軍,有些少年得志、目空一切,他那時已很有創意,無論是在舞台或者形象方面,但他行得太先太前衞了,觀眾不是很接受,而且他的人際關係搞得不很好,在麗的不是很有人緣,他的成長路可以說是很辛苦的。
拋手襪惹噓聲
一次賽馬會和麗的合辦了一個直播晚會,我和張國榮都有份表演,那時他已喜歡東洋味的裝扮,他戴了帽子、鴛鴦手襪、拿士的跳舞,但觀眾反應不是很熱情,他在台上將手襪扔下台,換來的不是歡呼聲,卻是大片噓聲,更有人將他的手襪擲回台上,那情景確實叫人難受,不過我當時已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條件、歌藝不俗、值得力捧的歌手。
鬥歌鬥多Fans
回想起來,當年我和他也算得上是有一點點小過節,那時我也年少氣盛,一次工人俱樂部在輪船舉行活動,我和他在台上鬥歌,他唱一段我唱一段,兩人各不相讓,看台下誰的fans多,因為大家都很好勝。
一次和張國榮去新加坡走埠,那時他還算是新人,我看到他很沉鬱地坐在一旁,十分落寞,其實起初我和他的性格也合不來,覺得他為人很寸,其實他是不懂得掌握人際關係的處理,一見到人不管相熟與否就講理想,交淺言深,讓人覺得他很扮嘢。之後我跟他相處時間長了,知道他為人其實很真誠,很懂得尊師重道,後來他成熟了,傲氣個牲也收斂不少,知道講太多道理未必是好事,漸漸掌握了處理人際關係的竅門,老練了很多。
灣仔見最後一面
最後一次和張國榮見面,是在他過身前兩個月左右,那時我和楊受成在灣仔一間酒樓碰到他,因為很久沒碰面,我還跟他傾談了一段時間,大家敍敍舊,當時他甚麼事都沒有,還覺得他很開朗、很開心,在他的臉上看不出一絲憂鬱,那時我還覺得張國榮是一個無缺的人,不缺名、不缺利,所以當聽到他自殺一事,我整個人呆了,好驚訝。
張國榮的成功,確實是下了一番苦功,他的歌迷會曾經找我,說想我講講他的事情,我不但答應了,還借了很多他當年的片段給歌迷會。令我遺憾的是,這些年來,不管我是做幕前或者幕後,都沒有機會和張國榮合作,到我在亞視做監製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無綫,曾經有兩次的合作可能,一部是電視劇,一部是電影,但最後都沒有拍成。
第四回:張國榮
口述:徐小明
筆錄:張止寒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