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可稽 - 紫微楊

有史可稽 - 紫微楊

我早年學風水時,便常聽人說,如果風水真的靈驗的話,古代的帝皇,都有國師指點,何以會有滅亡之日?
聽來似有道理,但每個朝代氣數之長短,亦必有其因。以前用來算地運與國運的一門術數稱為「太乙神數」的,看來已失傳了,十分可惜。
但有些史實是無可爭辯的,那就是每個朝代在其國勢強盛、海晏河清之時,因為國師者多為精於天文地理等學者,到一個朝代接近沒落,貪污舞弊盛行,賣官鬻爵,那時候的國師一般都變得由水平很低的人來擔任,而精於此道者都退隱林泉。二十年前我寫《清室氣數錄》時也提過此點。
讀明史,知道明之亡,其咎非在思宗(崇禎),而是在神宗(萬曆),因明朝在萬曆中後期,神宗已怠於政務,致貪污和賣官鬻爵盛行,賦稅又不斷增加,民不聊生,官員之任免已非單憑實力。
賣官鬻爵,官員之任免和升遷都不憑實力。每個朝代到了這個時候,國師之地位多已不受重視。由此,精於此道的學者便多告退隱,不願再為腐敗之朝廷做事。
明神宗(萬曆)的陵墓,稱為「定陵」的,多年前我去看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是七運辰戌向也,此座向古代之名師一般是不取的,以其運短也。果也神宗之後,傳位其子光宗,即位一個月即去世,接着是熹宗和思宗,明朝即滅亡,總計時間不過二十四年,一個皇朝氣數之盡,豈無因乎!